2345小说>穿越重生>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377章 宣战(本日第二更)

“父亲大人,我们这一次,有没有可能将英国人拖下水,导致美国对英宣战?”

“关于这个问题,很难,非常地难。因为一切关键,不于在英国人在这事件上涉入有多深,而在于美国人在太平洋舰全灭的情况下,是否还拥有向英日两国海军同时挑战的勇气。”

大和号底舱的一间为李华梅准备的密室的床上,林汉也搂着胸部大了几个杯位的李华梅,疯狂地做着运动。

又一次取得了一场大海战的空前胜利,林汉现在很兴奋,而李华梅由于吸收了日本民众海量的信仰之力,胸部的杯位短时间内急剧膨胀,也让他更有玩头,更是兴奋不已。

在李华梅身上狠狠地发泄了一番,庆祝了昨晚的大胜之后,林汉抱着李华梅,向她解释自己的看法。

“和历史上偷袭珍珠港不同,此次太平洋舰,是不折不扣地全军覆没了!光有船是没有用的,还要有人,但美国现在暂时没有人了。”

历史上日军偷袭珍珠港,虽然击伤击沉了一堆的美国战列舰,但是给美国海军造成的人员损失并不大,包括陆基人员在内,总共也就三千余人,军舰上水手的损失也不过两千人左右。

一艘战列舰,要能发挥出完全的战斗力,需要一千两百到一千五百名水手的共同协作。而其中在锅炉舱、观瞄仪、火炮、海图室、检修站、雷达室等关键要害部门的水兵,其培养周期更是长达数年到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年不等。

军舰好造,合格的水手难培养,优秀合格的水手更难培养。历史上太平洋舰队是在港口被重创,人员损失不大。而这一回,却是连船带人被一锅端,被俘和战死的舰员数量加起来就达三万人之多。

美国海军的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箐华部分,一战就永久性地失去了七成以上——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可以凭借着国内巨大的工业实力。用两到三年的时间重新堆积出一支规模更加强大的太平洋舰队,但是这场海战中失去了的那些培养十年,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年的精英水兵。却是怎么都补不回来的。

海军是技术兵种,人才是比军舰本身更珍贵的资源。

一艘军舰,别的不说,光是动力系统方面,以锅炉舱为例。很多人以为。烧锅炉就是点个火,加加重油,添添煤什么的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是天大的谬误。一个格合的锅炉工的培养,时间是以十年计算,其培养难度和花费的精力,甚至比培养一名现代战斗机的飞行员还要长,需要长期的实践磨练和经验积累,花上十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培养一名合格的锅炉工人。

(ps:这不是我胡说。哪怕是现代,到了电脑鼠标控制室操作的时代,优秀的现场技术技巧,也是比工程师还要难得的存在。我从前单位里一个退休的烧锅炉的工人,退休后到处都有人请他去为新开炉的锅炉点火操作。好的锅炉工一次点火就能成功。而大型工厂里,锅炉一次点火失败,损失则是以几十万乃至百万计。而象这样好的锅炉工,当时全省不会超过三个。这些有几十年经验的老技工,根本就是国宝级别的存在)

二十二日晚,大和号上开庆功会的时候。李华梅就对山本五十六说过,此战她最欣喜的,不是摧毁了整支太平洋舰队,而是让美国人永久性地损失了三万名经验丰富的水手。这东西是烧再多的钱都补不回来的损失。他将直接导致美国海军人才培养体系的断代”。来的几年的太平洋战争,美国海军都将被迫使用一堆的菜鸟水手上战场,这种青黄不接的情况将导致美国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另一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威尔基总统和他的幕僚也渐渐地从最初听到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坏消息中回复过来,他们开始冷静地讨论美国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

美国现在首先要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对谁宣战问题。

对日本宣战,已经是无疑问的了。

主要的问题是对英宣战问题。

虽然英国人一再否认皇家海军参予了袭击太平洋舰队的行动,但是由各方汇聚来的情报显示,这场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行动,英国人在中间扮演了不容勿视的角色。至于德国人,他们虽然极有可能有份,但由于德国人手脚做得很干净,暂时还没有让美国人抓住把柄。

如果太平洋舰队完整无损,威尔基总统根本无惧和英日两国同时宣战。但是在美国海军被日本人一战打掉八成,一气从世界第一掉到和意大利人同一个档次的份上,要美国人在这个时间点同时向英美宣战,这实在是很挑战总统气魄的事。

就象林汉所说的,对于美国高层来说,英国人是否真地参予了偷袭太平洋舰队的行动,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人愿意不愿意同时与英日为敌。

经过一夜的讨论,结论很快就出来了。

美国时间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两点,美国国会参议院当天以82票对0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通过了威尔斯的请求,正式对日宣战。

至于对英宣战问题,美国政府则要求英国人作出解释,并配合美国人作出调查,英国方面也装模作样地同意了,至于本方基地被美国狂轰滥炸一番,英国人也捏着鼻子认了。

日本人在李华梅的指引下,通过舆论宣传,往英国人身上泼了一堆的屎,虽然因为美国人缩卵,而无法将英国也拖下水对美开战。但英美之间的矛盾,却通过这件事被摆到


状态提示:第377章 宣战(本日第二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