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标铜>第五十五章 十方救时出群才(六)
百枚,即便光以银子算也有四百余两。其中十条是给织工们的安家银子,至于剩下的两条,则是你办成此事后的犒劳。”

与口头的承诺不同,见到了实打实的现钱,何坤的态度也变得有些暧昧。

他斟酌了下言语,打着两头讨好的想法道:“还请胡东主体谅,我既给工友们承头,自当给他们谋个好出路,若是他们愿意来万通行做事自是再好不过,只是……”

“只是你这个居中之人有些难处?”胡八荣说破了他的小心思。

“正是,郭行首那里还需个妥帖说法,不然他若是怪罪下来,我可吃罪不起。”

“说吧,方才那个德云堂的伙计给你交代的什么?”

何坤心中再次咯噔一下,看来果然早被人给盯上了。

“是郭老爷让我将织工们领去乌泥泾的先棉祠去烧香起誓。”

“起什么誓?”

“这……不过就是个场面,眼下两家争斗的事情并未言明,小人想着郭行首那边总要搪塞些的好,也算是为工友们过来做个铺垫。”

何坤这话乍听之下倒也不错,但胡八荣哪里听不出来这是打着脚踩两船的主意。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一方面何坤确实想用聚众烧香搪塞郭增福,但同时也想收下万通行的招工银子,至于是否将招工的内情再在布行去讨个好价钱便是另一番思量,反正他已打定了想法,这银子是多多益善,最不济卷款而逃,这大明也并不止松江府这么一个去处。

“此事你不用想了。”胡八荣说得极为干脆,若是真让织工们烧了香,明着与万通行作对,那这数百劳力反倒不好拉拢了,无论怎么做都会被人落下口实。

“若是不能敷衍,那小人恐怕无法遮掩过去,再行了这招工的事情,只怕交代不过,还望胡老爷体谅小人给条生路。”

胡八荣看了眼马迁沪,眼神复又坚定,“我劝何师傅要想想清楚,敝号是看在织工可怜的份上,才给你们一条活路走,若是你不愿意,大可带着他们去烧那没来头的香,万通行绝不相拦。”

何坤闻言大急,先前的试探马上没了踪影,“此事可以缓办……”

“缓办不缓办全在你如何做,此事我倒不必管你,不过招工的事情你回去就得动起来,三日之内我就要见人,只问你一句,行,还是不行?”说完这些胡八荣还不忘给他一点想头,“你也知道澳洲人的生意做得极大,只要此事做成,将来无论吕宋南洋,哪里没有你的生路?”

被逼得急了,又见了银子和这番,何坤也索性豁了出去,“此事我定然想出办法。”

“办法倒是不用你想,当初你给郭增福看的那件物什得留下来,给工人们发送安置总得有个凭证,这种东西何师傅想必都是贴身携带吧。”

‘名册?’

何坤心中一紧,这名册乃是他的傍身本钱,还是当初带头争讼时让书启先生一一收录的织工名单,上面不仅记明了他牵头的每名织工的姓名、住址、乡籍,甚至连事何工种都详细开列,又都用过了手印。郭增福便是看过了这名册才觉得何坤是可用之人,不然哪里会平白给他许多银子。

现在对方连这种隐秘事也给说破,显然是要捏住一点把柄,想想也是,任谁也不蠢笨,早该想到有这么一节的。

想通了这层,他也不敢隐瞒。

“名册小人的确有一本,不过这是底本别无副册。”

“这个好办,我们只抄录一份。”

何坤想了想,点头答应,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层层裹好的书封,打开来里面果然有一本满是污渍的册子,封皮上依稀能看清‘一心’、‘同德’等几个墨字。

柳逢春粗略一看,“这里有四百五十七人,全都是听你号令的?”

“柳兄明鉴,这织行里来去得快,实则能够听教的不过半数,但也要壮个声势。”

他不知道万通行打的什么主意,说话留了余地,但想着那安置银子的暗扣,还是给多报了两成,实则如今跟在他手底下吃饭的也就两百左右,许多还是老弱。

柳逢春似乎认可了何坤的说法,向胡八荣点了点头。

马迁沪拿起名册起身往后面去了,何坤原以为抄录会是许久的事情,还想如何应付胡八荣的盘问和拿回底本,没想到才过了半柱香马迁沪便又回了屋,手中还多了一本看起来与那名册一模一样的册子。

何坤接过自己的名册仔细翻看了一番才最终确定底册并无什么不妥,但他还是惊疑地看向马迁沪递给胡八荣的那本,就连封皮上的油渍都与自己这本一般无二。他自然不知道为了以防万一,方便伪造堪合印信,这次马迁沪还特别带上了一台便携式快速3d打印机,没想到却在这里最先开张。

胡八荣从那银匣子里拿出了一根纸筒,那代表着五十枚澳宋银币,直接递给了何坤,“我们的规矩,从来不会亏待做事的人,这些你先拿去。不过,回去之后要你先做一件事,两日之内就得先招齐五十名工人,我这里等着用人,有什么事情就找胡海,他都可以做主。”

“好说,好说。”见自己能够全身而退,还有银子。何坤顿时千恩万谢,见门口大汉已经撤去,赶紧收了银子匆匆下楼。

“柳兄,烦你帮我们送客。”

柳逢春会意,也跟着下去了。

镖师们此刻已识趣地到了楼下回避,转瞬之间,房中便只剩下马迁沪和几个知根知底的归化民。


状态提示:第五十五章 十方救时出群才(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