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平淡为官>290.民族性
这个巨大的家伙出现在徐清的面前时,徐清还是不由被这个家伙给震慑到了。

虽然它的个头并不大,开起来最高的时速也就一小时三十公里左右,简直比骑马还来得慢,可是就是这样一辆巨大粗苯的家伙,一次性能够从山里拉出来的铁矿便有一百多吨左右,这要是用人去拉,便是两三个月也到不了这个量,而这只需要火车走半天就够了,而在矿山之中,徐清也摒弃了十分原始的斧砍刀凿,而是使用了最为先进的火药爆炸技术,也就是利用火药的威力将整个矿石炸成碎片随后采集起来放到火车上,这样的采集速度无疑是非常快的。

就在一个月前,徐清已经决定在这条火车线路上再增加三条,以增加运输的速度,而在冶炼厂则再增加二十座锅炉,并且所有锅炉将采取泥砖钢铁混用的方式来建造,以使锅炉的耐高温能力提高一个档次,也让锅炉内部的空间可以增大很大,预估这样的一座锅炉每个月大概可以产钢一千四百吨左右,如此一来这座钢厂的生产量将会稳定在月生产三万吨左右,这些钢材将会用在扩建钢铁厂和生产铁路上,此刻的徐清已经可以畅想到,未来的中国将会是何等的壮观了。

不过这些也只是想象而已,现在徐清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火车、锅炉、烟囱的经验总结起来然后传授给年轻人们,让他们可以传承下这些知识,然后再进行创新,就在一个月前,第一次科学院招生活动已经完成,总计一千四百名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的孩子进入了科学院工作,这对于整个大宋的科学界来说,无疑是一剂十分丰厚的营养液,依靠着这些头脑聪明的孩子,大宋的科学界才能继续向前推进发展。

等离开锅炉厂之后,徐清便立刻去了一趟科学院,此时的科学院相比起刚刚创建的时候已然有了很大的区别,虽然名字还是没有变,可是里面的人已经开始慢慢从实践性人才占据绝大多数开始变成了理论派占据半壁江山,这对于徐清来说,自然是乐见的,这并不代表徐清对于实践有什么歧视,而是在科学两个字上来说,理论显然要更加重要一些,至于科技则是科学之后的衍生产品而已,从人类的发展来说,科学也要重于科技,能看到科学院慢慢开始从大作坊变成一所类似于现代大学的样子,徐清的心里由衷的感到高兴。

不过他来这可不是为了看科学院的发展的,他来着是为了看一看最近科学院的研究的,自从火车发明出来被徐清用来拉货之后,许多科学院的人便纷纷提出来能不能将火车设计的更加舒适一些,让人也能坐在火车上呢?

这样的想法显然让徐清很是感兴趣,虽然此时的火车速度非常的慢,在匀速过程中甚至不如战马跑得快,可是大宋并没有那么多的战马可以运送成千上万的士兵,而一辆火车最起码可以运送超过一千名士兵,这些士兵在火车上不需要像陆地上一样跑步,当他们上战场的时候,将会是一群精力充沛的猛虎,这样的能力自然让徐清很是看重。

而运兵能力,这还并不是最主要的,更为主要的是,若是火车真的能够从货车变成客车的话,那么整个大宋的人口流动的速度将会飞速成长,这对于城市化将会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甚至会让大宋在自己这辈子完成工业化也说不定,而在运货上,也可以让河运的压力得到减缓,通过火车来运送,一来降低成本,而来也可以让没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可以得到发展,这样的东西,自然是要尽快打通任督二脉为好。

所以虽然现在的宋朝并没有什么钱,可徐清海水特意从国库中拦截下了一部分钱放在了科学院中,让这些聪明人们去鼓捣火车的多种用途,还有在崎岖的地形中应该如何建造的方法,以及那些基础产品的生产,包括水泥、新钢铁、玻璃等物品,这些东西徐清全部都给予自己最大的支持,这也是他现在能做的了。

没办法,因为战争,整个大宋现在都给人一种十分拮据的感觉,甚至因为打战,现在连汴京的红灯区都冷淡了不少,这可是一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而现在却因为数百里之外的战争发生了,不得不说,战争对于大宋的打击还是十分大的,除了那五十万死去的战士之后,更是对整个国家精神上的洗礼。

辽宋之战,并不像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战斗一样,只涉及到贵族和战死者的家属,通过报纸,他让整个大宋所有的臣民全部都心意相通起来,这样的损失也并不再是一个家庭的损失,而是整个国家的损失,这种休戚与共的感染力,也给宋朝带来了新的一股气质,原本的繁华浮躁中,倾然喷现出了尚武的气息,而在这尚武之中,则跟涌现出了一种让徐清十分重视的气息。

那就是国家认同感,这是徐清以前从来没有在大宋的普通子民上看到过的气质,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便是自己的祖国,这基本是无可争议的事情,可对于古代普通人来说,这无可争议的事情却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在他们的眼里,天下乃是天子的天下,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国家毁灭,毁灭的也是天子的国度,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最多便是跟他们这些士大夫有关罢了,这便是百姓们对待一个国家的态度,这并不仅仅是在中国如此,全世界的民族意识觉醒是在十六世纪才真正开始的,至于非欧洲地区则要更加晚,大概要到清末民初的时候,中华民族的意识才会


状态提示:290.民族性--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