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抗战血色空间>第49章 川沙阻击战2

当进入100米的距离时,所有40火同时发射了,目标虽然速度不慢,我军也是第一次打击这种目标,但是孙翊要求打排头,集火攻击的效果瞬间让一艘化为火光,船上的日军瞬间自由落体散落在河道中、岸边上。

此时日军并没有登陆,所以孙翊命令步兵全部进入防炮洞待命,40火射手就近在洞口射击,日军的舰炮如约而至,射手瞬间躲入洞中,冲锋舟吃水虽然浅,但是这段河道里面礁石大增,严重阻碍了冲锋舟的行驶。

日军不得不开始下水,不过河中布满了锋利的树枝以及磨尖的钢筋,通过潜望镜发现日军登陆,立刻命令狙击手进入作战岗位,日军冲锋舟在卸载了步兵之后就想撤离,哪有那么容易呢?

40火早就瞄准了停泊的冲锋舟,进来容易出去可就难了,本来日军冲锋舟也是配备有机枪的,不过连坦克都能洞穿的火箭弹,怎么会被冲锋舟上的薄弱装甲阻挡。

日军步兵涉水过河,本来就行进缓慢,狙击手本来在黑夜中不好瞄准,但是燃烧的冲锋舟提供了火光,冲锋枪手距离有些过远,但是98k的距离完全没有问题,如此移动缓慢的目标正好下手。

日军的舰炮这个距离,已经不好开炮距离太近了,日军本来指望冲锋舟在调头的过程中利用机枪进行火力压制,不过现在只要日军的船只敢于停下来,立马就会被四零火送上天。

河流的中段被几艘击毁的船只阻挡,日军其他船只只能就近让步兵下船,当一些日军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陆地,浅滩的沙地上一样布满了陷阱,这里不单单只是有尖刺了,而且有捕兽夹以及陷坑。

日军还是很是爱岗敬业的,他们上岸之后立即布置机枪火力点,以及各种迫击炮、掷弹筒进入训练位置,步兵开始发动冲锋,在日军登陆的这段时间中,40火基本已经把拥堵在河道中的冲锋舟定点清除了,日军主动把重机枪的位置暴露出来,四零火当然要好好照顾他们了。

鬼子的步兵不断因为陷阱倒下,但是他们依旧在顽强地前进着,当他们终于走出了沙地,迎面而来的是40米外,如同狂风暴雨般射出的子弹,不过日军不是钢筋铁骨,前排的战士瞬间倒下之后,小鬼子们见我军的近距离火力太猛,所以一个个改为伏地射击,这个时候整个阵地几百米内外都被火光照亮,攻击不顺利就像依靠精准的射术与我军对抗。

这个时候日军趴在地上手榴弹根本就扔不远,而我军的战士反而可以通过助跑让手榴弹的距离变长,一连一百多名冲锋枪战士扔出的手榴弹,瞬间让前方化为一片火海。

日军也不是傻子,一连的阵地太硬,敌人就转头攻击别人,一连依靠四零火、狙击手躲藏在洞口能打就打,其他部队为了放炮早就躲进了洞里,舰炮的攻击还是精准的,不过到底属于跨射,能有多少命中率就只能问问天了。

而且由于我军阻挡了日军继续向下行驶,日军的兵力全部堆积在前部中部,后方的我军接到了邓竹修的命令,率军驰援一阵刺刀见红便把日军第一波攻击赶下了河。

步兵第22旅团的旅团长看着第一次攻击,就这么被打了回去气得破口大骂,可惜他那些八嘎海军是不理睬他的,冲锋舟的损失严重,几乎损失了一半的兵力,剩余的冲锋舟不敢继续运载士兵,海军一边把逃回来的士兵拉上船,一边命令舰炮加大轰击力度,尤其是河口第一阵地以及中段一连阵地更是优先照顾。

日军海军轻巡洋舰的威力虽然不小,但是140毫米的舰炮也想轰塌3米保护层防炮洞还是力不能及的,那里不单仅仅是土壤还被分成了六个不同物质的夹层,而且每一层都经过了简单的压实,轰他个两三天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既然直接从河中登陆不可能了,旅团长黑岩义胜命令步兵第44联队中的一个大队,从先期登陆河对岸无人设防地区,先把步兵火力阵地建好,然后直接游过对面的小河。

不过根据日军的描述,整个河流中布满了障碍物,所以海军分出一部分火力,先期扫荡河底清楚障碍。

虽然河里布满了日军的尸体,但是日本海军根本不在乎,一发发的炮弹连续不断,第44联队第2大队长浅间长之在将联队的所有火炮部署完毕之后,立即带领着步兵涉水过河,这一次日军用一个中队的兵力没有携带坦克,而且以一往无前的气概,把部队拉成了一条直线,平铺式的渡河,经过了海军的攻击,河底的各种陷阱已经基本消失,而河滩上的陷阱也被敌人炮击的差不多了,日军的渡河速度明显加快。

联队级的火炮压制88师的一个旅的火力毫无问题,六门山炮加上速射炮,连同众多的92式步兵炮,这样近距离直射又快又准,我军师属炮兵为了规避日军舰炮,此刻正在转移途中,而旅部的几门迫击炮孤零零的野炮根本炸的不敢射击。

虽然渡河过程中,我军的重机枪极力射击,但是只要差距火力点的位置,敌人的火炮便随之而来,而且由于敌人火炮的炮击,让我军阵地再次灯火通明,而相对来说日军渡河的一带火光极弱,很难看的清楚。

这样敌暗我明射击效果极度不理想,而一连面前的敌人不过是日军的一个小组骚扰,毕竟刚刚日军在这个位置吃了亏,事先没有准备照明弹,让一连的士兵根本无法开枪。

而日军现在可以看我军阵地清清楚楚,所以一时间到是


状态提示:第49章 川沙阻击战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