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驻马太行侧>第408章 钢铁洪流(中)

日军第33师团司令部。

樱井省三正在作战室里焦急地来回踱步,这老鬼子第一次对自己的部队失去了信心。

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虽然号称无往而不利,可樱井省三心里却很清楚,血肉之躯终究是无法抵挡大炮的,面对中国军队的重炮群,日军将士再英勇再顽强,也只能是徒劳,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步兵第215联队能够尽快突破国军的防线。

只要突破了国军的防线,国军的重炮群就会暴露在日军的兵锋之下

距离攻击命令下达已经半个多小时了,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原田栋大佐的步兵第215联队此时应该已经突破国军的防线了。

樱井省三正等得有些不耐烦时,村田教生疾步走了进来,旋即猛然收脚立正道:“师团长阁下,五分钟前,步兵第215联队成功突破了支那军的第一道防线,不过支那军的战车集群突然从丛林中杀出,杀了215联队一个措手不及”

“什么?”樱井省三皱眉道,“支那军的战车集群?”

“哈依”村田教生猛然低头道,“至少80辆t-26战车,至少100辆装甲车,还有至少2000多支那步兵尾随攻击,原田栋已经玉碎,步兵第215联队伤亡过半,也已经从支那军的阵地上溃败而回,而且我担心……”

“什么?”樱井省三凛然道,“至少80辆t-26战车?”

对于中国远征军拥有少量苏式t-26战车的事实,日军大本营是知道的,第十五军进攻缅甸时,南方军司令部也曾提醒过各师团的指挥官,不过樱井省三并不认为中国远征军的战车会对日军构成太大的威胁,因为中国人根本就不懂集群战术。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确只有德军和日军掌握了坦克集群的闪击战术,别说是中国,就是苏联,也还没有掌握坦克集群的闪击战术,在欧洲战场,老毛子的坦克绝对不会在战场上集群出现,而只会零散出现,以便给步兵提供防护。

“村田君,你会不会听错了?”樱井省三定了定神,以怀疑的语气说道,“80辆t-26战车,这可是庞大的战车集群了,支那人什么时候也掌握了战车集群的闪击战术?不,这不可能,这绝不可能,你一定是听错了”

“师团长阁下”村田教生猛然低头,沉声道,“的确是战车集群”

“八嘎”樱井省三这才信了,当即下令道,“命令步兵第213、第214联队破坏支那战车集群前进道路上的所有公路以及桥梁,尤其是桥梁,再命令山炮联队、搜索联队加快行军速度,中午之前必须与师团部汇合”

樱井省三虽然没有前往德国学习,却夜闪击战

由德军名将古德里安首创的坦克集群闪击战,是对陆军战术的极大突破

在古德里安之前,西方世界都是沿袭拿破仑时代的陆军战术,即首先进行炮火准备,等到敌方工事和人员被己方炮火杀伤得差不多了,再投入步兵从一个点进行突破,坦克虽然早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威力极大,可它始终只是步兵的辅助兵种。

直到古德里安横空出世,坦克才终于成了陆地战场的主宰

闪击战完全摒弃了步兵为主力的作战定式,坦克首次成了突击主力,原本零散使用的坦克被大量集结起来,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速突破敌军防线,并迅速向纵深突进,理论上,在坦克集群的闪击战术面前,几乎就不存在突破不了的防线

要想阻挡敌方的坦克集群,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同样使用坦克集群进行对抗

历史上,苏联红军也是在付出了近千万红军的伤亡以及数万辆坦克的战损之后,才得出这个血的教训

樱井省三从山下奉文那里学习过闪击战,所以他清楚地知道,破坏公路和桥梁,只能暂时阻挡中国军队的战车集群,而要想摧毁中国军队的战车集群,那就必须依靠山炮联队的战防炮中队以及搜索联队的战车集群

…………

前沿阵地。

由80余辆t-26坦克以及100余辆装甲车组成的突击集群一路势如破竹,在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就向前疯狂突进了数千米,日军步兵第215联队的阵地被完全突破,鬼子兵仓促间构筑的防线在钢铁洪流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这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较量,这是完完全全的虐杀

中国坦克集群的炮手们一个个全都兴奋得嗷嗷叫,看到前方架起了日军机枪,不由分说就是一炮,看到前方聚集的鬼子步兵超过了三个,架起前置机枪就是一通狂扫,坦克集群所过之处,鬼子兵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啊

跟着坦克集群行动的中国步兵就比较郁闷了。

负隅顽抗的鬼子兵基本上被坦克集群干掉了,架桥修路又是工兵的活,中国步兵除了跟在坦克后面“吸烟”“吃灰”,就剩下给鬼子兵“补刀”了,命令是岳维汉下达的,对于战场上挺尸的鬼子兵,不论死活,都要往心口补上一刺刀。

…………

孟拱,200师师部。

前方的捷报流水般传了回来,作战室里早已经是一片欢腾了

两个年轻英俊的少校参谋去机要室抄录电文时,更是将身板挺得笔直,直逗得机要室那些个年轻漂亮的女机要们春心荡漾,都说女人自信才美丽,可其实,男人尤其是军人身上流露出来的那股子舍我其谁的自信,才是最让人痴迷的。

这全世界的军人,骨子里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打了败仗,就一个个蔫不拉叽的,可一旦打了胜仗,那


状态提示:第408章 钢铁洪流(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