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大上海皇帝>第八一七章 为1942年大旱灾做救援准备

转眼过了十几天,到了7月中旬,历时两个月,盟军以无可匹敌之势将日军赶下了海南岛,俘虏日军一千多人,打死打伤日军四万多人,日军残余和伤员四千多人退到广东境内,海南岛自此光复。

不过还有小股日军逃入深山,盟军在当地黎族人的配合下,很快成立精锐小分队进入深山中进剿,不久,整个海南岛的日军被肃清。

这还是自抗战爆发以来,中国第一次光复一个省,也是反法西斯阵营第一次反攻夺回第一个省,意义非常重大,随后的几天,同盟国国家报纸相继进行了整版的报道,民国和华泰国各地民众自发举行了盛大的欢庆仪式,民国有些报纸还专门为老蒋歌颂功德,当然也有唱反调的,说夺回海南岛算什么功德?海南岛就是从老蒋手里丢的,老蒋夺回来也是应该,抗战打到现在死了多少军民?难道不是他老蒋的责任?唱反调的报社肯定没有好结果,老蒋怎么会容忍报纸报表这样的评论?

中国战场的日军失去了制空权和火力优势之后开始出现疲态,逐渐有抵挡不住盟军进攻的迹象,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中线日军在湖北一直退到了武汉周边地区,并且修筑大量工事准备死守武汉,北线河南连丢十几个县,河南鹤壁以南,开封、周口以西全部被盟军夺回,东线日军退到了江西九江,整个江西只有东北角一小部分还在日军手里,到现在为止,盟军在中国战场的战略构想完成了三分之二,这比东方霸预计的还要快了两个月。

此时在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见盟军打得如此顺利,开始准备组织兵力进攻广东,广东的日军如临大敌,别看日军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但是一旦盟军反攻,日军处处都是漏洞。他们需要防御的战线太长,根本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调动支援。

整个中国战场开始向盟军有利的方向发生转折,但这些都不是1942年中国最大的事情,从1942年夏到1943年春,整个中国发生的最大事情就是河南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旱灾。

历史上,这半年的时间内,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遭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地里没有收成。老百姓就没有吃的,只能逃难,于是大规模的逃难潮开始了。

逃难的大潮在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和遭遇日军轰炸而死者无数,而当时难民乘火车逃难的是极少数。多数人是徒步。当时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日军占领,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坐火车逃难的,充其量最多占总人数的1/3。当时火车数量很有限,运载效率很低,大部分是运货的,难民都是坐在货上面。当时火车时速估计只有30公里。从洛阳到三门峡走走停停估计要两天。家境稍好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车,多数人是徒步,一路上饿殍遍野。饥民相食惨不忍睹。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人们用大量的树皮、衣服、草、泥土这些不能食用的有机物充饥,导致疾病频发。

1942年到1943年对于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得看来,这一年是他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也是他所有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年。

在此之前,他是老蒋忠实的粉丝,他称其为“团结的象征,人民的偶像”,他认为“中国想要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必须在极权统治下再坚持一段时间才能逐步进入民主社会”。并且不遗余力的、非常高调地赞扬中国军队,呼吁美国加大对华援助,可是此后。他对老蒋的评价变为:“这畜生……牺牲了无数中国生命,我为此痛惜不已!”。

这一年,心灵遭受重创的绝对不止白修德一人,还有很多人被河南发生的惨状惊呆了。1942年的冬天,这是一个“死亡的冬天”,陇海路上逃亡陕西的河南灾民成千上万,火车载着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样,沿途卖儿卖女者不计其数,有的甚至连老婆都卖掉,仅仅换来一小袋小米,刚刚饿死的人趟在路边,不到几分钟就饿得眼发绿光的人群吞噬干净,从火车上失足摔死者更是常事。

昔日洛阳街头繁华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悲惨的景象,倒处都是苍老而毫无生气的乞丐,他们从破烂的袖口里伸出来的手能清晰地看见血管,他们全身干瘦如柴,风一吹就倒下,他们一个个迈着蹒跚的步子,叫不应,哭无泪,无声无息的饿毙在街头。

各地的村庄十室九空,一条条饿极了之后恢复了狼性的狗,畏缩着尾巴在各个村口找来找去,实在找不到食物就吃自己主人的尸体。

那年冬天,整个河南变成了修罗一般的地狱,无穷无尽的难民队伍,随时因寒冷、接或筋疲力尽而倒下,寻找一切可以吞咽的东西来吃的饥民因此而失去生命,一群群恢复了狼性的野狗,肆无忌惮得吞噬着死尸,最触目惊心的是,母亲将自己的孩子煮了吃,父亲将自己的孩子煮了吃,有的家庭霸所有的东西卖完换得最后一顿饱饭吃,然后全家都吊死在村口的歪脖子大树上。

最让人悲痛的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人间惨剧,令人无比愤怒的是随处可见的人祸;拿着竹条抽打灾民的国府警察、强逼百姓地方官吏、不知所踪的赈灾款项、自欺欺人的官方说辞。

白修德出离地愤怒:这个政府非但不作为,而且更加变本加厉盘剥灾民,军队征走了农民的所有粮食,仓库里堆满了吃空额剩余的粮食,军官们便通过黑市倒卖这


状态提示:第八一七章 为1942年大旱灾做救援准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