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文娱从自媒体开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销量竞争
有人说了一些言论,制造了危机感,说销量不超过上一次的话,皇冠就会掉,如果被李哲超越的话那就加没脸了。

他的粉丝团体整体都笼罩在一种这次不买多一点就问心有愧的氛围。

许多人晒出了自己的购买证明,大单大单的一大堆啊,然后底下一堆真棒,真爱之类的评论。

反正一大堆的粉丝都是在说同一件事情,买买买,花越多的钱买越好。

黄子凡的粉丝都很热情,而李哲的粉丝则比较佛性。

导致不同的原因,大概是艺人的性质不同。

黄子凡是娱乐公司的艺人,可能他公司的人在渲染这种买买买的氛围,公司可是要赚钱的。

而李哲属于个人工作室,他认为自己更适合用作品来说话,积累更多的粉丝,而不适合太快去赚取粉丝的钱,他更喜欢以劳动,以粉丝认为等值的东西让粉丝自愿掏口袋,买了不会觉得吃亏的那种。

至于会不会多买,他不强求,当然也不会拒绝的。

那一篇《请不要什么都带上黄子凡》的帖子被李哲的粉丝看见了,然后有很多人要求删帖,有些急性子都直接开始据理力争,帖子下面也是吵的不可开交啊。

双方粉丝在互相贬低,战火慢慢开始蔓延开来了,烧到了帖子外,到了其他社交平台。

这一场粉丝之间的争吵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在双方的粉丝群体之间蔓延开来。

黄子凡新的数字专辑第一天的销量出来了,一天就达到了四十六万张,这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数字了,这可仅仅只是第一天呀。

而李哲第二天的销量也不过十一万张,加上前一天的二十六万张,总共也就三十七万张。

李哲虽然说出道比黄子凡要晚一些,但是作品却不少啊,他才是真正的全能型艺人,不仅有词曲作品,还有影视作品和书。

黄子凡也有影视作品,词曲创作和跳舞也会,不过音乐作品的反响除了他的那些粉丝,还是比较少人知道的,他其实没有一首真正意义上红的歌曲。

他每次发专辑虽说成绩都不错,基本都有百万以上的销量,可是他的歌其实不太红。

相反,李哲的歌曲就比较红了,光是作品上的影响力绝对要比黄子凡要强很多,李哲有更多潜在的粉丝,只不过这些粉丝没有被激发热情罢了。

李哲不仅仅只有歌曲,他还有书迷呀,这又是一个不一样的群体,喜欢看书的人,一般都比较佛,可能也是看的书多了的缘故。他还有综艺粉丝,他还有自媒体平台上的粉丝。

当李哲的歌迷跟黄子凡的粉丝把战火燃烧起来之后,影响力就变大了,李哲更多的粉丝也加入了进去。

正好,两位歌手都在发新专辑,而黄子凡的粉丝总是拿专辑的销量和销售额来说事情,于是战场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专辑销量和销售额上的战斗。

时间慢慢的过去,双方专辑的销售数据突然就慢慢变的高了起来。

五月七日这一天,李哲的专辑销量从六号的十一万张突然变成了十三万张,随着发售时间的推移,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李哲第一张专辑的总销量成了五十万,三天竟然就破了五十万张,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新人来说非常不错。

而在七号这一天,黄子凡的第一张专辑的销量自然会比第一天要差一些,因为许多铁粉都会在第一天就疯狂购买,把之前准备的弹药一鼓作气的砸了出去,而到了第二天,是再而衰,专辑的销量是十八万,他的总销量是六十四万。

差距还是有的呀,整整十四万呢。

李哲粉丝的热情被点燃了,而黄子凡的粉丝更加疯狂了。

五月八号这一天,两家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互相之间的嘲讽少不了,而黄子凡的工作室发了一条微博,突然出来呼吁和平,不要做无所谓的争吵,共同建造和谐的饭圈文化,吵来吵去,不如用数据说话。

李哲工作室这边也发了一条微博。

主要内容是感谢大家喜欢李哲,支持李哲,不要做无所谓的争吵,倒是没有鼓励大家用数据说话,努力购买专辑。

而这两个工作室的介入,更是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两个粉丝团体之间的竞争本就吸引了很多吃瓜群众,原本不知道这两个人的都开始知道这两个人了。

如果这不是一次真的争吵,而是一场炒作的话,那这将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了。

于是有人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李哲和黄子凡粉丝竟然以专辑销量竞争:谁是赢家?》

文章中还用了类比的手法,列举了网上很多网红可都喜欢炒作,博人眼球,例如一些视频直播的网红,有时候会没事找事,直接开始互相嘲讽,特意制造对立面,粉丝之间也会慢慢的形成一种互相排斥互相看不顺眼的状态,而当两个主播有活动的时候,如果撞上了,那粉丝刷钱就有了理由,那就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主播,用钱把对面的主播压死。

然后结果呢?

两个主播赚的盆满钵满。

钱哪里来的?

自然来自两位主播的粉丝,因为有了对立面,看见自己喜欢的主播竟然被人用钱砸,而在喜欢的主播的呼吁下,也就自然而然的充值,要为自己喜欢的人出一份力。

文章自然而然的把李哲和黄子凡两位艺人的粉丝团体之间的销量竞争和给主播刷礼物用来对比。

这篇文章怀疑有人在故意炒作,故意引起战斗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八章 销量竞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