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富春山居>141诗为媒
人死了更好,死无对证,李知远不认,还可以说是李知远杀人灭口。李知远也不过是二十不到的青年公子,没有经过什么事情,又是一心想考功名的,吓一吓他,必会认帐。何况陈夫人出了名的古板公正,梅家家世比李家好很多,娶梅十五娘李家也不亏的。她闹一闹吓一吓,李家便必定会退亲娶她。

梅十五自家心里算计,她已经是这个样子了,虽然本朝妇人改嫁容易,可是她却不肯将就,李知远若有出息,闹一闹嫁他也罢了,若是李知远没出息,她孤老一辈子也无妨。她在家只和梅十一郎亲厚,有话都是和他说的,在梅十一郎面前微露意思,梅十一劝说她:若不嫁人,爹娘在外人面前没脸。横竖李家和王家都是知礼守礼的人,你去闹一闹,那两家绝不会把事情闹大,顶多不成功你爹生气把你送到家庵去,倒也省口舌。若是她成功嫁给李知远,从前藏上的旧事就是一桩fēng_liú才子佳人的韵事,将来人家提起李诗人来,必要捎上一句他夫人如何如何,不失为佳话。

这些话都说到梅十五心里去了,她不图李知远待她好,却对诗人夫人的名头志在必得,然她也晓得这样行事不大妥当,所以她平常越发重规矩守规矩,不只自己要言行守规,连待家人都严苛,一来缺什么她就想补什么,二来就似梅十一郎所说,她有道学之名传出去,出了那样的事便是传扬开,别人也不会信的。

自从藏那日到如今三四年,她照着十一郎的思路和她自家的所想行事,结果都在预料之中,爹娘兄嫂从不疑她曾做过错事,到曲池之后她屡次挑畔,嫂子都没有与她计较,她闹事英华也没有发作,王家还替她掩饰,就连陈夫人的反应,都符合她的期望。

只是李知府父子的态度超乎想像的强硬,她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李家是指望儿子读书出头的,李知远居然自家跑去泉州找证据?李大人更是一点也不在意儿子不去部试。就连她自家的大哥,那样醉心功名,居然弃了科举回泉州找爹娘报信,她大嫂也不拦,此事也在她意料之外,让她心中又是歉疚又恼她大哥多此一举,只有爹娘不在她才好行事啊,大哥把爹娘迎回来,她还怎么动作?

李家几个月没有一点动静,她爹娘回来反替她说了一门亲,虽然这门亲事不成,可是她娘还是拿定主意要把她嫁回湖州去。她已经这样了,嫁回湖州去还能寻什么样的好人家?所以她心一横,决意把证据拿出来去告状,便是她过的不好,也要让千刀杀的李知远落不到半点好。

还是梅十一郎待她最厚,替她把存在爹爹书房的证据重又偷出来,又陪她一同离家。

梅十五娘想起来就叹气,为何她亲哥哥就不能似十一郎这样待她?本来她们是在曲池城外那个旅舍等十一郎的朋友同去告状的,没想到十一郎的朋友没来,反倒让她撞见了一群书生吟诗,帮她揭开李知远假才子的皮。梅十五娘就改了主意要先去找萧明,李知远盗诗骗人,她只要和萧明说知,萧明那样的才子,才华好人品肯定也不会坏,一定会助她出头的。

可惜她和十一郎在诗会外围绕了整三天,都没得机会接触到萧明,梅十五娘失望的很,只说明日回曲池府城告状去,真没有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李知远居然自家送上门来,还摆出了当事人是萧明的旁证,这就好比,你以为你出了一两银子买回来一块铜砚,磨墨不好用还漏墨,弄得你两手都是污脏,谁知将水一洗,才发现不是铜砚,是金砚啊。

梅十五娘思绪万千,把几年的心路重在心里走一遍,满面是泪,哭声痛楚,又带着期待和庆幸。

李知远看梅十五娘如此做派,就晓得他猜的没错,到梅十五娘立誓要嫁状元,又等到他府试发榜才来闹,梅十五娘想要什么?她想要嫁得好,还要嫁个有才的。

所以人家才在发榜之后发作,借科举来卡李知远的脖子。可惜呀可惜,这招卡别人容易,唯有卡他不行。李知远微笑着从袖内掏出萧明写信的草稿纸儿,递到梅十五面前,道:“萧明去年十月前后对英华的表姐树娘一见钟情,追求的十分热烈,那位表姐也看中了萧明,约定萧明请父亲来杭州提亲,还让他父亲让几个人永远说不了话,信上就提到了闻惠娘,还有你的两个使女。你自己瞧瞧吧。”

梅十五娘颤抖着接过那叠草稿,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细细看了好几回,哭出声来。她心里实是指望那人是萧明,她收到的诗又是萧明的诗,现成的诗集本子为证,若是此事不是萧明做下的,他定亲之后,写信回家叫他父亲灭口做什么?信中还特别提到要把她的两个使女悄悄弄死,这是为何?高高挂在天上的明月,只要她伸手就能摘下,只要她去行动,有这么多有力的证据在手上,萧大才子夫人的名头比李知远的老婆好一千倍也不止,梅十五娘几乎失去理智,心中已是信了李知远的话,泣道:“原来真是他!他怎么能这样,他为什么要冒名哄我?”

“他……大约是爱慕秀又不想娶罢,所以假冒我的名头,便是梅秀恼了发作,也是我丢人。”李知远苦笑,面上尽显无奈,他说的真是实情啊,这事从头到尾除了冒用他的名头,跟他真是一点关系没有。

梅十一郎伸头几次去看那信,想说话又没有说出来。

李知远瞧了梅十一郎一眼,再加了一把火,道:“树娘表姐其实是个极贤淑公


状态提示:141诗为媒--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