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职事、无定员的虚衔,仅用于武臣赠典或安置闲散武职人员,亦用于除拜宗室。王文正,即王旦。字子明,莘县,今属山东人。宋真宗时官至宰相。卒谥文贞,后来宋人避仁宗讳而改称文正。太尉,此用作军事长官的尊称。因王旦曾为同知枢密院事,故以太尉称之。按下文叙及宰相王曾,谥号文正,沈括为区别两文正,故于此特加太尉二字。宋人或以宗室授南班事属之王旦,亦因以两文正相混之故。稀旷大庆,指很少举行的大规模庆祝典礼。推恩,指施恩惠于他人。此特指皇帝利用特殊机会授予官阶爵位等。诸王宫教授,是教授宗室子弟的学官名。宋代各王宫均设大学和小学,宗室子弟十岁以上入小学,二十岁以上入大学,其学官称教授。刁约,字景纯,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熙宁初官至判太常寺。卒年八十余。王沂公,即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封沂国公。卒谥文正。指挥,为宋代尚书省各部临时解释皇帝敕令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小将军,即将军。因将军位在上将军、大将军之下,故称小将军。千缣,是一千匹细绢的意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宗室子弟授予南班官衔,世人传说是在王文正(旦)为宰相时开始提议的,事实不是这样。按旧时制度,宗室子弟没有升迁官阶的法规,只有遇到很少举行的盛大庆典,才普遍升迁一级。景佑年间,初次制定在南郊合祭天地时以太祖、太宗、真宗一起配享的制度,宗室欲借此大典礼请求推恩迁官,因而让诸王宫教授刁约起草表章报告皇上。事后刁约拜见宰相王沂公(曾),沂公问日前宗室请求迁官的表章是谁起草的。刁约一时猜不透他的意思,就回答说不知道。回来后刁约想这事,怕事情被追查后会造成窘迫且将得罪,于是又到宰相府拜见沂公。沂公还像上次那样问他,刁约更加恐慌,不敢再隐瞒,遂如实回答。沂公说:没有其他意思,只是喜欢这表章的文词。并再三给以表扬。然后又慢慢说道:已得皇上旨意另行安排,隔几天就会有政府的指令。自此遂有宗室授予南班官的成例。皇帝的近亲从开始除授位次低的将军,凡经七次升迁,即升至节度使,于是成为固定的制度。宗室诸人用上千匹细绢答谢刁约,刁约推辞不敢接受。我和刁约有亲戚故旧关系,他曾出示当时所上表章的草稿给我看过。创方团球带的原文是,太宗命创方团球带,赐两府文臣。其后枢密使兼侍中张耆、王贻永皆特赐,李用和、曹郡王皆以元舅赐,近岁宣徽使王君贶以耆旧特赐。皆出异数,非例也。近岁京师士人朝服乘马,以黪衣蒙之,谓之凉衫,亦古之遗法也。。。。。。”


状态提示:第660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