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唐暮云>第263章相见难欢

俘将与征夫一样,归来的消息,总是渐次清晰来的。

一场强劲的疾雨,在落下前,须得经过风起、日隐、云暗、天昏等一个又一个步骤。

大自然并不会爽快地告诉你它的魔法,正如统治者进行游戏时,也不会教自己的子民,从一开始就轻易地明白事态走向。

即使如珩母王氏与宋若昭这般,身为钦命的五品郡夫人,住在朝廷列戟的门第中,从年尾到岁初,已经陆续从决策者身边的近臣口中得到音讯,她们最终,仍然只能等到宫中来人传旨的那一刻,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来的内侍叫俱文珍,既着绯衣,就是宫中资历已深的宦官。此前太子妃萧氏殁于内侍省后,俱文珍来过皇甫宅,奉韦贤妃的恩典,领着宋若昭去少阳院探望外甥李淳和李绾。若昭不顾一切地问起萧氏临终情形,俱文珍虽肃然未答,但瞧着这妇人凄怆落泪,亦觉得她是存得几分情义之人。

今日,俱文珍报完喜,叮嘱婆媳二人明日须着翟衣候于宫门下,一同叩谢圣恩。

待要走,他想了想,又回身道:“既是朝廷的规矩,说给两位郡夫人亦无妨。毕竟君臣之恩大于母子之情,皇甫大夫既是朝廷制将,回京须先进奏御前,圣主准了,方可回府。大夫今日实则已在官驿安置,二位夫人尽可放心。”

若昭明白,内侍传旨,素来谨慎,俱文珍能多说得这几句话,不免教她真心感激这已打过几回交道的中贵人的善意。

送走俱文珍,王氏坐在堂上,手抚胸口,哭了片刻,又展露笑颜,抱起孙子,举着他的小胖手摇着,一边道:“你阿爷回来了,天可怜见,你自落地来,你阿爷都不曾见过你。”

如此哭哭笑笑,动静虽都不算大,若昭却也须默默陪着。

王氏如今多少明白儿媳就是这般悲喜藏于心的性子,倒也释然了些,顾不得管她,只尽兴将自己一年半来思子欲狂的悲意尽情倾泻了,方平复下来。

“我儿,你也早些歇着,明日吾家便可团圆了。”

婆母在相处中,渐少施予压力与嫌弃,若昭能体会,并感念。只是,她行礼退下后,回到房中,又怎能睡得着。

要说渴盼见到丈夫的兴奋,也真的蕴于思绪间,但心头更缭绕的,则是时淡时浓的隐忧。

她自小习理,深知中原千百年来的正统,基于深入骨髓的君君臣臣之道,并不会真正宽容地看待俘将回归。

草原行国,游牧之邦,战士们拼杀过,便已被视作尽力,譬如清水之盟前唐廷放回去的那些吐蕃俘将,若昭在奉天城时听阿眉说过,竟还有得了赞普嘉赏、很快做上东本(吐蕃语,相当于千夫长)的。

而中原王朝,从朝堂到民间,信奉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习惯的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要么凯旋而归、要么力战殉国,所谓“文死谏,武死战”,气节比性命要紧。

若昭自认了解丈夫。

他是个胸有闷雷的人,天气稍有变化,风雨咆哮便无法控制。在他看似超越年龄的刚勇而惜言的外表下,聚集的非议一旦涌入他敏感倨傲的心中,他或要不顾一切地又奔往那披着拯救伪装的邪恶首领去,仿佛只有那种强大而迷人的力量,才能带他挣脱枷锁、跃上云端。

皇甫珩被俘后,胡人神策军由何文哲和默沙龙带回了长安。这支亲军,在李泌的建议下,暂驻奉天行营,宦官王希迁固然仍是名义上的兵马使,将卒们实际却由浑兼领。这本是教若昭欣然的安排。且不说后来突发之事出现时,何文哲成了若昭唯一想到可以隐藏她秘密的人,便是从远离普王李谊的染指来讲,也令人放心些。

此刻,在夫妻重逢的前夕,若昭又辗转反侧起来。她最希望得到的结果,一则是妹妹的冤屈得伸,二则是她仍决定相伴的男子,能带着她、婆母与儿离开长安,哪怕去潞州军府做个什将,也强过在乱世中处于漩涡的中心。

第一个结果,本就伴着迷雾重重,不知可还有希望达成,而第二个愿望,若昭总还想去相信当初奉天城里听到的承诺。

若昭审视着遇到这个男子后、自己四年来密集积累的人生苦乐,她亦在想象着同一个时空中,另外两位她曾经相处过的女伴,阿眉与薛涛,她们目下与将来的人生路。

晨曦穿越窗棂进入屋内,使得晦暗沉沉的周遭一点点亮起来时,若昭盯着墙上斑驳的光影,平静地承认,有的女子越来越自由,有的女子越来越陷入沼泽,机遇与本性都有原因。

阿眉像原上烈火,薛涛像林间轻雾,而她宋若昭,像一条溪流。安时处顺本是她无法摆脱的言行原则,这种原则指导着她,懵懂而迅速地进入婚姻后,也如水一般,去随着沟壑边缘或者容器轮廓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路径与形象,甚至做些违心的努力。

这条溪流因着天然出身的缺陷,与机遇的囿困,永远无法再成为宽广的大河,去拥有那摧枯拉朽或者起码能主导方向的能力。

桃叶敲开门,捧着五根钗钿的礼冠和青色的翟衣进来。

“儿起来了吗?”

“大郎还在睡呢,老夫人说,春困秋乏,这个时令,大郎若能多睡一会儿,就尽他睡,不必抱去城门迎接阿郎。左右今日就要教他阿爷见到的。”

桃叶是个有趣的婢子,在府中,学谁的话,那口音和语调就像谁。她今年已经快十六岁了,平素蛮


状态提示:第263章相见难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