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租界往事>第23章寻踪都家庄劫匪能否现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租界往事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麻姑山山虽不高,山势却很险峻,山上林木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发源于深山里的一条小河在麻姑山脚下汇流成了一个大湖,名叫龙泉湖。湖水平静如镜,清澈见底,从三面环绕着麻姑山和附近的烟霞洞。由于湖水阻隔,如是步行,从前面无法上山,只能绕湖而行,到后山上山;如是乘船,就方便多了:下了船,可直接沿着台阶上山。用军事的眼光看,麻姑山是个典型的易守难攻的地方。

苗老伯、文魁、子鸢他们三人绕着湖转了半圈,没有看到人家。正为不知怎样渡水上山犯愁,只见一着居家道士服的老者悠闲地划船过来。苗老伯上前施礼道:居士安好!

老人赶紧还礼回应道:老丈安好!

请问居士,这里为何人烟稀少?是不是遭了匪患?苗老伯道。

老人笑道:听老丈口音是文登人吧?不知道不奇怪。这麻姑山是麻姑修行飞升地,自古就是道教圣山,附近的烟霞洞是全真圣祖真人王重阳和他的六个弟子得道的地方。山民多信仰麻姑,崇拜七真人,就自觉把山保护了起来,相约世世代代不毁林、不采石,不在此建房。这山上除了古时就有的岳姑殿、麻姑殿和月老殿,再无其他建筑;山上除了道姑在此修行,再也没有其他人居住了。

文魁道:请问师傅,您是否常来常往此地?

居士答道:道末不在此地居住。不过,以在此摆渡为生,对此地倒是颇为熟悉。

文魁道:师傅既是以船渡人,又是以道济度,我等受困于此,师傅能否为我等解困?

大德无量天尊。居士道:各位如需船渡,道末可摆渡;如需心度,也尽管讲来。

文魁道:我父亲在路上遭劫遇难,劫匪是手拿棍棒、身形彪悍的人,有人看到劫匪往这个方向去了,听说住在这座山上,不知师傅有没有见过?

道家人不打诳语。居士道:麻姑山不曾有外人居住。不过麻姑山附近的烟霞洞曾住过几个人,只是已经很长时间不见了。善人如果感兴趣,道末可带领各位前去查看。

众人谢过居士,一起登船。

湖水平静如镜,清澈见底,穿行其上,稳如平地。一会儿功夫,船就到了对岸。

老人系了船,领着众人沿着台阶蜿蜒向上,到了半山腰。半山腰处有一开阔台地,走到尽头有一洞口,洞口上方书烟霞洞三个大字。老人对洞拜道:这就是真人修行的圣地烟霞洞了。

文魁进去,放眼看去,但见洞里紧邻洞口处有个大厅,高有丈余,阔两丈有余,靠里斜对着洞口的洞壁摆放着七真人塑像。文魁当即跪下拜过。绕过七真人塑像再往里,是窄窄的、弯弯曲曲的一个长廊,仅容不足二人并行。长廊尽头,有一个略大的洞,好似一个房间。文魁仔细查看后,发现墙壁的一角似有松动的石头,就伸手把石头搬开,露出了一个小洞,文魁伸手进去,竟从里面掏出了一根木棍、一方蒙脸布和一些吃穿生活用品。

苗老伯接过看了,说道:这根棍棒虽然涂了色,还能认得,是降龙木无疑。

文魁道:老伯的意思,他们都是昆嵛山人?

也不全是,不过有这个可能。苗老伯道。

不瞒师傅,我父亲是被这样的物件所伤,这些人或许就是劫匪。文魁对居士道。

大德无量天尊。居士道:道末曾听说有人在此避难,不过不曾细细查看。道家人以修真为根,以济度为本,原以为只是救人危难,却不料竟是歹人。

文魁道:不知师傅是否知道这些人姓甚名谁?家居哪里?

这个道末未曾听说。居士道:不过,这棍棒和蒙脸布是都姓人练武所用,这些人兴许姓都。

文魁闻听姓都,眼前顿时闪现出了都田海的身影,心中顿时波涛汹涌。文魁不禁在心中默念道:怎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文魁忍不住对师傅道:晚辈曾听人说起,棍棒和蒙脸布,宁海州练武之家一般都有,师傅为何说是都姓人所有?晚辈愚钝,师傅是否能够详细指点?

大德无量天尊。居士道:宁海州人习武成风,却很少弄枪使棍,多是打拳健身。善使棍棒的以都姓人居多,而戴着蒙脸布练棍棒的,只有都姓人。

这是为何?文魁疑惑道。

善人是文登人,不知道并不奇怪。居士道:都姓原是元朝宁海都达鲁花赤(注3)必里海的后人,是外来人,明初时改姓为都。都姓人继承了祖宗练武习俗,与老宁海州人功法迥异。

都姓人既是普遍好武,是否好勇斗狠?文魁问道。

这倒不是。居士道:都姓人多有武威,亦不乏武德。虽然多武艺高强之辈,却少有当兵的或是到衙门当差的,多以打鱼或是种田为生,祖祖辈辈老实本分。如是铤而走险,许是走投无路了。

请师傅指点迷津。文魁道:不知哪里能找到这些人?

天下都姓宗宁海,宁海都姓宗都家庄。居士道:天下都姓都是从都家庄走出去的。不过,都姓如今已散落各地,要具体查出这个物件归哪个都姓人所有,已非易事了。

文魁谢过了居士,同苗老伯和子鸢一起乘船回到了岸边。文魁思量再三,同苗老伯说道:宁海州知州审案之时,仅有的物证就是棍棒和蒙脸布。当初,捕快拿出物证时唐叔他们当即就指认了,我原想只是巧合。现在来看,却是未必。都田海知道物证是棍棒和蒙脸布后,或许


状态提示:第23章寻踪都家庄劫匪能否现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