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恐怖悬疑>明末之兴汉>65.交钱了就是大爷
岛的账目上,它们就是不存在的。

趁着朝鲜军队还没有到来,大谷与一正抓紧对军队进行整合训练,尽量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对于只是一个排长的大谷与一来说,指挥一万的大军确实有些吃力了,但是这样的机会同样难得,即便是鲁若麟也还没有指挥一万大军的经验呢。

好在鲁若麟对麾下的士兵学习抓的比较紧,训练也比较严格,大家的能力提升的也非常快。在短暂的混乱后,很快就适应了下来,至少能保证指挥畅通,依令而行了,起码脱离了乌合之众,有了一些战斗力。

这次能参与济州岛战事的都是以前的老兄弟和身边的亲卫,朝鲜籍的士兵和军官一个都没有。这些人的档案已经被鲁若麟秘密的单独存放了,不是特意追查,有充分的资料,基本不会发现与白翎岛的关系。而且这些跟随大谷与一一起去济州岛的士兵都有自己的朝鲜名字,而且朝鲜话也讲的比较顺溜了,不仔细分辨基本以为就是朝鲜人,更是摘除了和白翎岛的关系。甚至为了掩人耳目,鲁若麟对外是声称前往江南的,目的就只是把白翎岛从里面摘出来。

现在的鲁若麟确实身在江南,年节已过,生意重新开始繁荣起来,鲁若麟这次就是来推广肥皂,顺带邀请和护送一帮有意向到白翎岛投资考察的商人,同时带回去一些最近收集的人口和物资,视察丐帮和镇远镖局的运行情况,总之也是忙的飞起。

不过雷霆号却远在济州岛附近协调战事,以防突发情况发生,为此还特意在大谷与一身边安排了一个对讲机。有雷达的辅助,雷霆号可以很好的避开朝鲜方面的侦查。虽然很是花费了一些功夫来做掩护,但是为了长远的规划,不得不如此。

现在的白翎岛还离不开朝鲜的支持,甚至岛上的官兵就有很多朝鲜人,比如崔永建、金大正、朴正焕等,一个处理不好,造成岛上的敌视和分裂就很不划算了。特别是崔永建,作为民政部门的负责人,在岛上的作用也非常大。一旦发现鲁若麟参与了济州的战事,翻脸是必然的,汉城那边不管出于什么考虑,也会断绝与白翎岛的往来,并派兵征讨,所以再怎么小心都是应该的。

济州方面在援军修整完毕后,5000援兵加上2000本岛士兵,还有近万民夫,号称5万大军,气势汹汹的朝大谷与一的驻地扑了过来。对这些官老爷们来说,这是场万无一失的战斗。泱泱王廷大军,不过是剿灭一群万余人的泥腿子,哪怕里面有一些倭寇,还不是手到擒拿。

济州岛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除了中间的汉拿山四周几乎都是平原,没有特别险要的地势,所以除了硬拼,可用的战法并不多。要硬拼的话,就非常考验双方的训练、阵型、配合和勇气了。

如果说大谷与一这边都是一群乌合之众的话,朝鲜方面其实也强不了多少。朝鲜对武人也是非常歧视,把大明的那一套学了个十足,造成军队的战斗力十分低下。全罗南道的这些士兵又不像北方的军队随时直面后金的威胁,还稍微有点战斗力。长期的安逸生活早就磨灭了他们的斗志,加上待遇差,士兵都不愿意卖命,士气并不高。哪怕为了鼓舞士气,老爷们承诺了丰厚的赏钱。主要是这些兵油子早就看透了,说的好听,到时候能不能兑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谷与一这边就完全不一样,他直接拿出大笔钱财,发到每个即将参战的人手里。并且承诺,只要是参战了,每人一亩田,战死的给三亩,士气瞬间就燃爆了。为了已经分到手的田地,还有即将到手的田地,这些朝鲜贫民是决定拼了。对于那些武士老爷们,大谷与一承诺的就是更多的钱财了,再多的田地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准备了这么久的战事实际上非常乏善可陈,两军直接对垒,没有什么埋伏啊、偷袭啊,三十六计通通用不上了,直接硬刚。要是势均力敌还有些说道,但是在大谷与一大炮一轰,朝鲜军阵慌乱之际,用战马和盔甲武装起来的200多日本武士迅速的突破了敌军的防线,直插中军主将。紧随着武士的是士气高涨的农民军们,被田地刺激的他们明显比那些兵油子更有战斗力,哪怕对手是职业的军人。朝鲜主将抵挡了片刻就被砍了脑袋,军队也很快就崩盘了。

剩下的就是追击和抓俘虏的游戏了,战况即算不上激烈,也称不上完美,唯一的亮点大概就是200多日本武士的突击了。朝鲜方面大概没有想到大谷与一会有如此多的大炮,更没有想到还有200多悍不畏死的重装日本骑兵,以为胜券在握,其实自己只是一群辣鸡。反正双方基本可以算是菜鸟互啄,完全白瞎了鲁若麟担心那么久。

随朝鲜大军而来的20艘战船,看到主力战败,士气全无,明明实力占优,却毫无斗志,扭头就跑。被乘胜追击的大谷与一船队俘虏了5艘战船,剩下的船连济州城都没有回就直接跑回本土去了。

在济州城里等待胜利消息的官员大户们,等来的却是败退回来的溃兵,随之战败的消息满城尽知。所有的人都跑到码头往船上跑,不管大船小船,上了再说,至于是否会被拦截已经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了。大家都知道济州城已经保不住了,与其在城内等死,还不如搏一把,说不定可以活着到本土呢。

官员和贵人的逃跑让守城的士兵轰然大散,整个城市变得不设防,地痞流氓恶棍溃兵等也开始出来烧杀抢掠,秩


状态提示:65.交钱了就是大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