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烛行录>第十九章 光济创法自在心王
觉得其人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又有契约加身,不必担忧其人出尔反尔,于是笑应道:“那出家人便稍作休憩,也好在此听长老讲论佛门**。”

“善。”

智光长老面露微笑,便唤了一名知客僧过来,命其带光济去客房休息。

于是随后几日,光济便在这峨眉山顶的华藏寺中住了下来,每日只是游览峨眉山中景色,间或听一听智光长老讲经。

不过听了几次下来,光济却是发现一件憾事,那便是此世佛门与自己所熟悉的那个佛门不同,甚少谈论心境修持,更多的还是讲究神通术法的妙用。

换句话来说,便是没有佛门的普度众生真意,反而一昧地追求个人的长生、逍遥。

哪怕光济自己也只是一个小乘自了汉,但他还是下意识地有些不喜此世佛门作风。

“毕竟此世佛门二祖释驼、龙迦也只是四十八件先天纯阳至宝之二化形,创下佛门也只是仿照上古神魔,从玄门练气之术中别开一脉。自一开始就不是以慈悲为怀,欲施宏**力,尽力救济众生,以至彼岸。”

心头想明白此点,光济了然一笑,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待在客房之中,参悟十二因缘妙法的同时,也在不断揣摩那道太清灵宝符,熟悉其中功用。

......

旬日之后,客房当中。

床榻之上,光济结跏趺坐,闭目入禅,专注一境。

而那道太清灵宝符则被他化作一盏青灯,与原本的护身法灯相合,落在僧人掌上,被他稳稳托住。

这些日子,光济听智光长老讲经有感,结合自己十二因缘观之中的“根尘和合,与外境触”之分位,却是悟出了此世佛门体系之下的一篇修行法门,经过智光长老评鉴删改,如今已是有所成就。

这道法门共分六层,正应了佛门修行境界中的前六层,即眼、耳、鼻、舌、身、意。

再后面的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虽然是大乘唯识家的观点,但小乘教派中亦有相似之论,不过囿于光济自身境界,却是没有创出,只有一些头绪。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十一谓:“心、意、识体虽是一,而训词等义类有异,谓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

此论又称《随实论》、《俱舍雹论》,乃是当年部派佛教中说一切有部的论师众贤尊者,为破世亲菩萨所造《阿毗达磨俱舍论》而造,取雹摧草本之含义,名曰《俱舍雹论》。

谁知世亲菩萨遍览此论之后,称此论反而能发明我宗,因改名为《顺正理论》。

乃是小乘教派的重要经典,是宣扬有部宗义之书,也是研究大乘佛学之俱舍论不可或缺之着作。

所谓集起故名心者,即相当于第八识阿赖耶识;思量故名意者,即相当于第七识末那识;而了别故名识者,即相当于前六识。

光济这篇《自在心王法》便是从此着手,立下八识心王,一一修持,以至自在翛然、无十缠烦恼之境。

不过光济眼下也只是创出了“了别名识”这一层,后面两层还是他假想中的层次。

就跟乾坤大挪移的第七层一般,开创者自己也境界未到,只不过是凭着聪明,纵其想象,一通胡诌罢了。

至于与第九识庵摩罗识对应的那一层,光济自己更是半点头绪没有,只能想出一个八识合一,成就根源性智本体的名头。

而凝成金身之后,则被光济借鉴真言密教的观点,命名为无量识之境,同样是只有一个名头,没有半点实在东西。

即便如此,因着其中诸多佛理都是此世从未出现之新语,故而当光济请智光长老评鉴时,其人也是大吃一惊,只能在具体修行方法上指点一二,涉及到根本立意时,已是没有资格多说。

智光长老莫名有感,若是眼前这个作俗家打扮的年轻僧人将此法门彻底完善,并仗之修成金身,恐怕他便是佛门四大圣僧之后的第五人。

哪怕是释陀、龙迦二祖来了,也要客气称一句道友,而不敢压他一头。

毕竟光济两世修佛,一身佛学造诣,都是自地球、九州而来,自然不是此世佛门所能比较。

别的不说,这仙葫宇宙之中的佛门,连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都没有出现,更不要说什么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以及顿悟、十玄、六相、三观等等了。

其中差距,就如研究线性泛函分析的硕士和初次接触一元一次方程的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差距一样,不可以道理计。

《自在心王法》草创出来之后,光济便向智光长老告了声罪,准备着手修行一番,待有所成就后再出海寻找地极真火。

毕竟如今不比当初,他先是招惹了漓江剑派,马上又要远赴海外,哪怕有太清灵宝符护身,也得想个法子提升自身战力了。

这《自在心王法》,便是为此而创,同时,也是光济十二因缘法更进一步的重要资粮。

十二因缘者,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

光济修辟支佛乘,便得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

而且他行的又是分位缘起说的三世两重因果之道,须得三世修行才能证果,这一世的任务便是将现世三因悉数修成,等下一世承接了前世功果,先后修成“生”、“老死”之分位,便可得证辟支佛果,唤一声钵罗翳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光济创法自在心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