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梨园秋>第一百一十一章 武侠风潮
的流行文化产品在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剧的观众面前,杀伤力有多强。

前世大陆第一次全面接触成熟的武侠片,始于《少林寺》,当时在全国引起的轰动,硬是在那个一毛钱一张电影票的情况下卖出了1.6亿的票房。特别是对于青春期好动的少年人来说,武侠片的吸引力更是核弹级别的。

此时观看《蛇形刁手》最起劲的群体,居然不是白鹏飞原本预计的中产阶级,而是许多的底层打工者,他们愿意拿一天的工钱,就为看一场武打戏。

这时代远比前世更加黑暗,底层百姓大多在生活中受尽各种欺辱,《蛇形刁手》这种小人物逆袭的故事让无数底层青年向往不已。

许多人在看了《蛇形刁手》后都幻想着能遇到白长天这种武林高手,教他们学会武功,不光能不被人欺负,还能因为有了功夫而收到世人尊敬。

白鹏飞的《笑傲江湖》也连载到了第二期,随着故事展开,那引人入胜的武侠世界同样引起轰动。

如果说《蛇形刁手》是符合了底层百姓习武出头的梦想,那么《笑傲江湖》里那剑仙一般洒脱自在的江湖世界,则是吸引了一大批有文化的中产市民的目光。

“千古文人侠客梦”,作为饱览古今英雄历史的文人,哪个读过书的人敢说自己不曾在午夜梦回之时生起一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般的豪迈幻想呢?

而《笑傲江湖》那个玄奇的武侠世界,则给了这些幻想一个落地的基础。有一职傍身的还好,不过是对那武侠世界起了些向往,而在大申最不缺的落魄文人中,有不少人沉进了《笑傲江湖》无法自拔,许多人向往那洒脱诗意的江湖,甚至真的进山想习那神乎其技的武功。

一时之间,整个临安,从文人士大夫到贩夫走卒,都对于武侠故事痴迷不已,许多演出艺人和剧作家,都赶忙上马武侠故事吸引观众,在临安之前报业竞争中站住脚跟存活下来的十几家报纸,此时一大半推出了武侠小说连载,虽然那些故事远没有《蛇形刁手》和《笑傲江湖》这种成熟武侠作品的吸引力,但只要贴上江湖、武功等题材,也都能蹭到一波热度。

时人记载临安景象:户户说拳法,家家谈剑侠。

白鹏飞的两部作品作为开启武侠热潮的神作,也被各路报章掰开揉碎的讨论,哪怕在没有后世各路文艺理论的时代,临安的评论家们照样用来自《文心雕龙》等古代文学理论着作中的各种名词,将白鹏飞和他的作品从各角度,各方位剖析的深刻而清晰。

既然大家都开始连载武侠小说,要靠武侠吃饭,白鹏飞这个开派祖师和他的代表作自然也要被捧到一定的高度才行,许多评论甚至可以说是刻意吹捧了。

而市井小民对于文艺没有那么多心思,他们是真的喜欢白鹏飞的作品,从《牡丹亭》《新编狄公案》到《三国连台本戏》《笑傲江湖》《蛇形刁手》,无不是情节曲折离奇,比起此时大多数戏剧娱乐性要高得多。

许多平民百姓,哪怕是不识字的,通过说书人的书摊、街头弹词艺人的表演等渠道,也都成了白鹏飞的书迷。

也不知谁给白鹏飞起了个雅号“玉面白歌郎”,一些说话评书的摊子甚至开始专门打郎说话”的水牌,以表明自己专门说改编自白鹏和剧本的故事,而且这样的水牌一旦打出,还往往能招徕不少观众。

但在这一片繁荣中,白鹏飞却有些担心,因为他发现武侠题材似乎有点火爆过头了。

大申末年的世道,本就是宗教起义的肥沃土壤,白鹏飞发现,最近借着武侠题材流行的机会,在临安周边潜伏的白莲教、明教势力都开始以教拳的名义大肆扩张,一下招收了许多香民、拳民,甚至还有白莲教香主和师兄们秘密下书想请白鹏飞做他们的护法,想借用他在武侠创作中的名声招揽信徒。

但白鹏飞虽然发现问题,可他却没想管。一方面他自己只不过是个戏班老板,根本管不过来这些事情,二者,他对萧申朝廷实在没什么留恋,反正知道萧申照原历史也是被宗教势力领导起来的农民起义推翻的命,既然没人要找他的麻烦,白鹏飞觉得自己能推动一把历史进程也不算是什么坏事。

倒是《蛇形刁手》的大火让二号厅连着十几天满座,甚至因为许多看不上二号厅话剧的观众干脆到一号厅看一场戏凑合,也再次将三轮演出的《三国连台本戏》带回场场爆满的情形,这些都使得白鹏飞高兴不已

仅仅十多天时间,两家勾栏的门票钱居然超过了一千五百两,扣除演出成本和给泰不华、达买住、杜妙隆的分红之后,剩下的钱居然有八百多两,白鹏飞得到这笔钱终于把买鹏程社时欠冯相喜的钱全部还清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一章 武侠风潮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