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还珠之雍正当道>117死不瞑目
,御史们肯应吗?

有什么不应的?皇上下诏说,夏老爷开善堂数十年如一日,每有造桥铺路施粥不落人后,是积德之家为善一方。若非如此,遭灭门之祸后,会有那么忠心的老仆,不远千里来顺天府告御状吗?还有那善堂出来的后人,竟不顾艰险长途跋涉,硬是追着凶犯想为夏家报仇,死后仍是这样被敬慕之人,可不是汉民的表率?

说得好啊j上并不因我们是汉人就小看啊,以前皇上总说满汉一家亲,我本是不信,如今却有些信了。

当今确实做的不差,我最看重的就是皇上实话实说,好比黄河决堤举国捐赠,事后一条条名目贴在午门口,让大家都知道自家的功劳,可比什么都好。连我家小儿都说,自己捐了一勺米,能给没饭吃的孝一餐圆肚。

说到黄河大潮之事,你们有没有听说,那次送粮赈灾,半路有反清复明的人拦截,想把粮车抢了去。

有些风闻。唉——!要我说,当初满人鞑子南下之时,确实做了很多恶事。可如今歌舞升平,百姓都有好日子过了,何必在这时候再起干戈?

我们是汉人,当然想要个汉人皇帝。可是,要再来一次改朝换代,苦的还是我们这些百姓啊!只要不是过不下去,谁想造反?而今,与其反清复明,不如多为百姓做些好事。可他们竟去劫粮车,诶!如此不得民心的事,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依我的浅见,他们是不相信皇上,不信那些满人。可他们也不想想,皇上若不想赈灾,何必大张旗鼓,闹得天下闻知?那些送粮的官差要是阳奉阴违,灾难便会扩散,就是想瞒也瞒不住的。劫粮,又是何必?

可不是么?他们这么做,若是真出了事,朝廷会不震怒?不仅灾区的百姓受苦,这罪名还要落在我们这些汉人头上啊!

这话说的是。照我说,鞑子铁骑刚南下的时候,反清复明确实是义举,可如今却不合时宜了,可惜他们依旧看不清现状啊!再者,你们看,济南夏家一脉同根,之中有深明大义的,也有阴险毒辣的,可见,世事不能一概而论。这满人里也有好人,我们汉人也未必人人都是善心的。

是呐,想那福伦家,为什么帮着人作恶,犯下这济南大案?还不是福家想尚主抬旗么!他们本也是汉奴包衣,不是满人。

行了,行了,不说这些。吴兄、谷兄,你们知道不,清江口三天前来了几艘大船。听走南闯北的徽商说,比那西来的洋船也不差了。据知情的讲,是皇上让阿哥们督造的,要学那郑和下西洋呐!

这可是真的?

应该不假,皇上下旨都开了好些个港口了。你们说,我们要不要也托托人情,买些货让人送船上去,到时候……

我看……

我……

皇城内,慈宁宫。

“如今外头传闻如何?”太后看着身侧的宫女垂问。

宫女笑着福身禀报道:“回太后的话,宫外都在传扬皇上的圣德。”

太后似是不信,挑眉道:“喔?他们怎么说的?”

“百姓都说皇上有情有义,是个难得的仁慈之君。”

“真这么说?”

“是,奴婢不敢欺瞒太后。”

“嗯,你下去吧。”太后随意挥了挥手。待宫女退下,太后看向身旁的天佑,宽慰的笑道:“这下好了,秀你总算给夏家报了仇了。而且,皇上也因此事更得民心了。说句对秀不敬的话,外头跑来女儿认亲,毕竟不是光彩的事,有损皇家威仪。如今这么一来,反倒因祸得福了。”

天佑知道,赏云鹤这么做,自然是前后都想到了,不会让她有什么后顾之忧。

太后见天佑没什么喜色,急切地问:“天佑,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来人……”

天佑抬手制止道:“我没事。”

太后到底是照顾了天佑十几年的人,悄然打量天佑的神色,片刻后试探着问:“秀是不是想去见夏兰心?”

天佑微微颔首。

“秀……”太后想要劝说天佑什么,但想到夏家七十三条无辜的性命,又默然闭了嘴。她知道,秀想做的事,是没法更改的,可她不希望秀太在意夏兰心,把整颗心都放在仇恨里。

“你放心,我并没有把夏兰心放在眼里。只是外公和我祖孙一场,我只是想让那祸首死不瞑目而已。”说罢,天佑起身,命春丫头去养心殿索要皇上的旨意,随后微服驾临刑部大狱。

一月后,济南东阳门街市口,让百姓打得狼狈万分的夏兰心,被衙役提出囚笼压上刑台,跪倒在多年前她生母所跪之处。兰心目光呆滞,没有看眼前咬牙切齿,恨不得吃了她的众人,心思依旧停留在当日的刑部女牢。

“是你!你来干什么?看我的笑话?”

“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你还没认出我是谁吗?”

“你不就是个以色惑君的花娘吗?我怎么会认识你这样的人!要不是运气好,你怎么能成了公主?你也别得意,你日后的下场未必比我好。”

“夏兰心,不是我小看你,是你一直高估了你自己。你想想,你拿着信物来顺天府认亲,结果皇上义女的名头倒让小燕子得了去。微服出巡时,你牺牲色相自荐枕席,做那皇妃太后梦。之后呢?皇上转眼即忘,你只能偷偷吃红花打胎。”

“你……”

“即便福尔泰给你机会,让你借机陷害我。最终,你不仅没能让皇上认你,反而被驱逐出宫廷。你不得不去福家,投靠


状态提示:117死不瞑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