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膳食娘子>416.第416章 胡葱笃豆腐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过冬至的风俗也大有不同。不过在后世,好像每逢冬至也算不上什么节日了。只有老一辈的人还保持着传统的习惯,许多年轻人都对此不甚在意。

毕竟又不放假啥得,年轻人哪会去留心这些?

可古代的冬至可是大节,其热闹程度不下于过年。所谓冬至大如年,不热闹哪行啊?

北人吃饺子,南人吃汤圆,这风俗一直保留到了后世。宋人把饺子叫作角子,即使是南方地区也是比较受欢迎的食物。

不过喜欢归喜欢,到了冬至隔夜,常州地区的人民还是要吃传统食物:胡葱笃豆腐,谓之暖冬。

这一习俗是常州地区特有的,所谓“笃”就是烧煮的意思,就是烧煮的意思。

胡葱,就是北方人说的“大葱”。长长的叶,白白的茎,这种主产于南方的胡葱没有北方的大葱粗大。

冬季到来时,经过霜打的胡葱,味道甜甜的,味没有那么冲,性温,到了冬至隔夜家家户户要吃“胡葱笃豆腐”。

常州老话说:“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有吃吃一夜,无吃冻一夜,吃了热一冬,不吃冻一冬。”

至于为什么要吃胡葱笃豆腐,说法众多,主要有三:一是胡葱属冬令蔬菜,正逢“冬至”前上市,豆腐是老百姓家常小菜,既便宜又实惠。

二是胡葱与豆腐含热量高,常州有“热豆腐烫死养媳妇”的俗话,仲冬食用,实在是既可口又暖身。

三是“富”与“腐”谐音,“若要富,冬至隔夜胡葱烧豆腐”这一民间谚语迎合了百姓向往生活富裕的心理。

至于胡葱笃豆腐的做法也十分的简单,除了煎豆腐比较麻烦费时外,其他都十分简便。

不过今个儿杨涵瑶要做得胡葱笃豆腐却是经过她改良得。作为一个营养学家,她很清楚油煎食品对身体的危害性。

而且经过油煎的豆腐再与胡葱相煮,会使得胡葱的香气被掩盖,故而她把胡葱笃豆腐进行了改良,这个活计她在前世就做过,还受到了一致好评。

而来到宋代这第一个冬至,杨大姑娘理所当然地把这道改良版的胡葱笃豆腐给贡献了出来,顺便在福记售卖。

这道胡葱笃豆腐里的豆腐是让福记的师傅特别制作得,既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否则会影响整道菜的口感。

选取上好的五花肉,切成两厘米宽的薄片,用水洗净后,加入料酒,生姜,葱,些许盐腌一下,然后沥干备用。

然后把豆腐放在清水里浸上半个时辰,去下豆腥味,再放入到煮开的水里汆一下,进一步地去除豆腥味,也可使得豆腐入口会更加滑润。

最后再把胡葱切成小段,把腌过沥干的五花肉放到锅里炒一下,逼出肥肉里的脂肪,使其吃在口中不会太腻。

把炒过的五花肉取出,把胡葱放下锅翻炒下,取来早就用大骨头熬煮好的高汤加进去,然后依次放入切好块的豆腐与五花肉,最后再加上泡好的干香菇。

本来按照前世杨涵瑶的做法,是要放口蘑得。只是这时代这玩意还在蒙古大草原上等待着被发现呢!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泡好的干香菇来调味了。

红泥小炉的煤炭已烧好,把盛有胡葱笃豆腐的砂锅摆上去,使其始终保持着滚热的温度,这样吃得才暖和,等到一顿饭吃完,也发了一身汗,对身体也是大有益处。

“呀,姐儿这加了五花肉做得胡葱笃豆腐果是不一样啊!”杨李氏赞叹着,说话间又夹了块豆腐,吹了吹,慢慢放进口中,仔细品味着,道:“有些发酸,可却不难吃,反而更美味了呢!”

杨涵瑶抿嘴一笑,胡葱与五花肉,豆腐相互作用后会发出一股特殊的酸味,不是醋的那种酸,很自然的味道。特别是加了大骨头熬煮的高汤后,汤里的这种酸味就更明显。

杨涵瑶也很爱吃胡葱笃豆腐,她爱的就是这种自然到不能再自然的酸味。

这种酸味会引发人的食欲,滚烫的豆腐吸收了胡葱,五花肉的味道,吃的时候微微吹一下,一口下去,各种味道在味蕾炸开,别提多美妙了!

最关键地是几块热豆腐下肚,不管是多冷的天,哪怕外面下着雪,刚刚从外面归来的人,只要吃上几口胡葱笃豆腐,那热便会从舌尖绽放,一直暖到胃里,延伸到整个人的心头都暖起来。

“芸娘,明个儿冬至,虽不休假,可也该给大伙发些东西。等会儿让魏四去跑一趟,跟张春锐说一声,就说我的意思,让他安排人去账上支些钱,每人发肉两斤。”

杨涵瑶吃完了饭,来到下人吃饭的地方,如此这般吩咐道。看着大伙吃得热闹的场面,杨涵瑶难免有些失落。

身份不同了……哪怕自己再任性,有些事也不得做了……

比如和柳芸娘,翠花,欣溶,月溶同桌而食的日子便就是一去不复返了。

宫里的人来以后,这些人自小进宫,有些思维已形成了。你若跟他们说同桌而食,他们能给你碰死在墙上去。

杨涵瑶虽对此有些想法,可却也不得不承认价值观的改变不是那么容易得。而现在家大业大,她的县主可是天子亲封得,还举行了那样盛大的册封大典。

不管国朝是出于何种政治目的,总之她这个平民县主的一举一动已颇受关注。虽这是家中,可该守的规矩还是得守着。

除此之外,这样做得目的也是为了显示出她作为主人的威仪。否则地话和下人打成一片,以


状态提示:416.第416章 胡葱笃豆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