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膳食娘子>421.第421章 今日常州

就在赵祯,曹后两口子在深宫内院讨论着杨涵瑶的养殖计划时,常州城里却是闹翻了天。让我们把镜头推到十天前。

就在梁圭轩派跑到常州报社抗议时,杨涵瑶在余鑫的鼓励下,终于是迈出了那一步。在第二日的报纸上学术争论的斗争戛然而止,转而一连八天都刊登了徐裕的系列报道:“今日常州”。

报道前三篇主要记载了严大田一家的生活,其主角便是失去两个儿子的可怜老汉——严大田。

徐裕在报道上用了烈士遗属这个词,这是从杨涵瑶那儿听来得,他觉得很贴切,就拿来用了。

“严大田一家,如今的生活虽谈不上富足,却也是十分地安逸。严大爷告诉我,这若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儿。两个儿子战死沙场,可他们这些活着的人却还要继续生活,抚恤金多寡暂且不提,这笔钱是一次性发放得。”

“可他们这些活着的人,他这身子半截入土的人不提也罢,可小儿子留下的两个孙儿以后怎么办?他们将来要走的路还很长。村里也有像他这样的人家也有好两户,在县主没有成立常州商会之前,这些人的生活在族人的帮助下也只是维持不饿死而已。”

“我听完这些话,又去采访了严大爷说得那几户人家,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得。他们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商会承诺会给他们养老送终,小的也会抚养大,送他们一门手艺,不至于以后没口饭吃。”

“在采访结束后,当我走到晋陵城的街头,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看着如今的常州百姓脸上的那种满足,我忽然流泪了。是的,我流泪了,我不能自己,这就是大同的世界啊!”

“我等读书,到底为了什么?我想,千括圣人,所追求地不就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吗?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此生能看到这样的场面亦不枉此生!”

“为此,我还采访过常州商会的人,他们都说这是县主提出来得。于是我又找到嘉宁县主,问她为何对这些人的家属如此厚待?”

“县主听了,久久没有说话。过许久,才微微叹息一声道;‘他们是军人,他们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死得!是咱们的人民子弟兵”

“人民子弟兵这个词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陌生,但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其中的意思。县主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人民子弟兵,他们来自百姓,他们为了千千万万人民百姓安居乐业而战死沙场,难道我们不应该承担起替他们照顾父母妻儿的责任吗?他们可是咱们的人民子弟兵,是咱们最可爱的人啊!”

“武人并不卑贱……这是县主告诉我得,只要有了正确的引导,他们一样可以生的光荣,死得伟大!为了家国,为了君父,为了成千上万的百姓血战沙场,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所以,我们不能让咱们的战士流血流汗的同时,最后还要流泪!善待烈士遗属,是每一个人对于这些战士最好的回报……”

严大田一家的文有三篇报道,此报道一出,整个常州哗然。众人这才发现,原来常州商会不是说着得玩得,他们真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在照看着阵亡将士们的遗属。

韩正军是流着眼泪把三篇报道读完得,武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荣誉了吗?加上英雄碑的事,这是第二次了。

他叫来江斌,让他拿着报纸读给全军的人听,许多士兵都哭了,哭得稀里哗啦,特别是那句不能让咱们的战士流血流汗的同时,最后还要流泪。

当江斌读到这里时,两行眼泪也顺着他的眼角缓缓流下,而下面的士兵更是嚎啕大哭了起来。

他们这些人,拿着极少的月俸,受着世人鄙夷的目光,脸上被刺上了字,那不是一种荣耀,是一种耻辱。

然而,就算是流干了身上的最后一滴血,用生命去拼去搏,最后也没换来任何荣耀,甚至连自己的身后事都无法顾全,父母妻儿也兼顾不到,他们到底为了什么?!

这个困惑一直存在在他们心中,一直到英雄碑的树立,一直到县主给自己的讲解,他们才觉得自己有了些尊严。

现在报纸上报道了他们的战友的事迹,他们与荣有焉!更是对常州商会感恩戴德,特别是县主!

等哭过后,这些人纷纷跪下,大喊道:“县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随后又站了起来,拿着手中的长矛一上一下的耸着,齐声高喊道“生为军人,死为军魂,死战!死战!死战!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喊声直穿云霄,盘旋在常州军大营上久久不散……

军营中的文职人员见到这一幕,也不禁动容,纷纷潸然泪下。县主说得没有错,武人不卑贱,他们并非生来如此。他们一样可以生的光荣,死得伟大!

得知此事经过的王安石与左航权也沉默了。他们思考良久,终于提笔把这一现象写成了奏折发往京城。

言辞间已对这些军人产生了生生的同情,甚至开始疑问,是不是矫枉过正了?武人有了荣誉感,一样可以忠君爱国得!

城里的那些缠斗着的文人们也闭上了嘴。特别是梁圭轩那一派的,他们开始反思了,等到后面几篇报道出来后,更是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

县主在不知不觉中已做了这多事情,可县主说过什么吗?她什么也没说,很少在公众场合高谈阔论,除了富居楼与在叶家那次,她就再也没说过什么了。

她这是在用“行”达到自己的良知啊!知


状态提示:421.第421章 今日常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