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膳食娘子>560.第560章 仁宗大行

宋皇宫内的大钟敲响了,悠悠远远地,从皇宫内传出,飘向宫外,一下又一下地,在深夜的京城突兀地让人心惊。

随着濮王赵曙太子名分的落定,新天子的几道圣喻迅速传出,全城戒严,禁卫军已把皇宫里三层,外三层地给包围了起来。

自古皇权交替就不是什么小事儿,有太多得刀光剑影,值此特殊之际,容不得半点马虎。

一群宦官匆匆忙忙地朝着宫门跑去,深宫内外一片尖利而又凄然的喊声交替响起。

“皇帝陛下大行,龙驭宾天……”

夜已深沉,今个儿是五月十三,按照原本的历史,赵祯本应在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就归天了,杨涵瑶的出现也仅仅只是让这个日子推后了月余而已。

随着钟声一声声地响起,早就该落匙时分的宋皇宫大门被缓缓打开,奸细凄厉的声音再次传来:“皇帝陛下大行,龙驭归天!”

此时距离赵祯去世也不过两个时辰,京中大小官员早在半个时辰前就有接到了通知,此刻全部在宫门外候着,自开封鸣钟楼的钟声响起时,这些文武大臣与王侯公卿们便一起朝宫门伏地而拜,齐声大哭。

此时看到宫门打开,宦官凄厉的声音传来,更是哭得动情,一时间,宣德门前那是黑压压地一片,哭声震天,整个京城似都要被这哭声给震动了。

在京城的百姓们也纷纷走出家门,远远地跪在宣德门外,不停磕头哭泣。

“四十二年于兹,可谓海内大治矣。窃迹羲黄之前,敻乎莫索其详。自《诗》、《书》之载,未有如兹之盛者也。”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

“为人君,止于仁。”

一个“仁”字是对一个帝王最高的评价,正如上面那句话所说,为人君,止于仁。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未有兵事,在宋人的眼里,这位皇帝的功绩远迈汉唐,是真正的盛世!

北宋政论家陈师锡这样怀念“仁宗盛治”:“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庆历、嘉佑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

赵祯人虽有些软弱,而且看起来还颇为无能,好像就跟个老好人似得,没什么能耐。反倒是他的臣子,个个都是千古留名的大能。

诸如“范仲淹,包拯,韩琦,富弼,司马光,文彦博,曾公亮,苏颂,王安石……”这些大臣随便哪一个拎出来不是宰相之才?

大臣们的光彩反而盖过了这位君王,但若仔细想一想得话,没有明君,哪来贤臣?

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皇帝。仁宗日理万机外,业余爱好不多,甚至面对女色,也把持得住,唯偶尔临摹一下“兰亭”。身为皇帝,会做皇帝,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赵祯的仁慈可不是世人的吹捧,就连敌国的君王听闻他去世后,都大哭起来,还为他立了个衣冠冢。

金兵占领中原后,曾大肆盗掘宋陵,但因为慑于宋仁宗的威名,独独没有对永昭陵下手,可见仁宗的人格魅力,绝不是狸猫换太子里面的那个傻瓜蛋。

福宁殿内,杨涵瑶注视着伏尸而泣的曹后与赵曙,他们的身边还围着仁宗的几个女儿,哭声断断续续地不停传来,虽然刚刚经历了赵祯的拷问,可面对此情此景,杨涵瑶的心上也涌上了深深的哀伤悲痛。

福宁殿内,淡淡的檀香在殿内萦绕,榻前的紫金香炉内,青烟袅袅升起,无数的小黄门和宫婢伏首而跪,神情哀恸,满脸泪水,注视着床上的大宋皇帝。

韩琦等大臣跪在床前,掩面低声唔咽哭泣,曹后一身凤袍,伏在赵祯身上哭着,也不知过了多久,这位历史上不输“尧舜之才”的女强人的皇后终于停止了哭泣。

她拿着帕子擦了擦眼泪,看向韩琦等人,沉声道:“寿数天定,勉强不得。诸位爱卿乃我大宋英才重器,何必在此做这女儿态?官家大行了,可大宋!”

曹后的声音猛然提高,“还得仰仗诸位!!”

“臣等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韩琦带头高呼,可喊过后又低下头来,伏在地上,刚刚压抑着得的心情被曹后这几句话一讲,个个悲从中来,终是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来。

曾公亮,苏颂等大臣年纪也不小了,是老人了,此刻赵祯驾鹤西行,一个个精神也大受打击,人更显苍老了,枯枝般的手狠狠地捶击着福宁殿内光滑的地板,发自内心地诅咒着上天的不公。

官家才五十四岁啊!老天爷何其残忍,为何要将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早早带走?!!!

“苍天何其不公!”曾公亮仰起头,任由泪水滚滚而下,“我大宋在官家的治理下欣欣向荣,百姓几十年不知兵事,生活富庶远迈汉唐。苍天何其不公,何其不公啊!官家,官家啊!”

曾公亮爬到赵祯床前,捶胸大哭,“官家何忍弃我等老臣耶?老臣恨,老臣恨啊!天不公啊!”

“官家拱垂天下四十二年,百业兴旺,国库充盈,四十二年来,百姓不知兵事,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四年前,君父下旨造大船,出海贸易,寻访澳洲,为我华夏子孙后代寻找生息繁衍之地!”

杨涵瑶缓声说道,“造小万里长城,迫使西夏取消岁币!君父!”

杨涵瑶声音猛然提高,“可比秦皇汉武,其治下版图远远超过汉唐鼎盛时期,此皆为君父之功!各位大人不必


状态提示:560.第560章 仁宗大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