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膳食娘子>568.第568章 三茬轮作之法

“奄摩勒,毗梨勒,诃梨勒,以上并和合用,各三两,捣如麻豆大……满三十即成,味至甘美,饮之醉人。消食,下气……须是八月成,非此月不佳矣……”

杨涵瑶复述着从《四时纂要》里看来的三勒浆酒的酿造方法,心里暗道:“要早知道三勒浆酒酿造工艺已失传的话,自己就按照书上记载得酿造出来卖了。现在倒好,失了一条财路了。嗯,看来得对照此书,再打听打听,琢磨琢磨,看看还有什么是失传了的东西,也好会商会再开辟点新财路。”

“皇妹,此书可否借朕一览?就如你家阿弟所说,此书有着承前,那真是大宋之幸,华夏之幸啊!”

赵曙目光灼灼,作为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一切有关农事的书籍都是很珍贵得。

《四时纂要》在五代十国时期失传,到现在算来也有百来年了,若是杨涵瑶手中真孤本得话,其带来的意义可想而知。

“皇兄,不必着急,待臣妹回了晋陵,立刻组织人手刊印此书。”

“不可!”王安石喊了起来,“殿下可是要将此书公布于天下?”

杨涵瑶点点头,面带困惑地问道:“这书中多为农事,将其刊印,广布天下,使其中记载之法可福泽万人,这不是好事么?王大人为何反对?”

“呵呵……”曹后轻笑了一下,因着杨涵瑶这一问,刚刚心里的那些小疙瘩去除了,这孩子还是纯粹得,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曹母后为何发笑?难道臣女说得不对吗?皇兄,您也这样认为?”

杨涵瑶的表情很到位,似是对众人的做饭很难理解一般,这姑娘,演技越发了得了。

心里其实很清楚,他们是怕技术外传于他国吧?呵呵,说实在得,这本书诚如赵曙所说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对于杨涵瑶来说那也仅仅只是学术上的一个过程而已。

因为在后世,《四时纂要》又重现于世了。1960年,人们在日本发现了明万历十八年(1590)朝鲜重刻本,且为硕果仅存的本子。

1961年,由日本山本书店影印出版。中国根据这个影印本,由缪启愉加以校释,于1981年出版。?

而《四时纂要》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缺点,即全书共698条,其中占候,择吉,镶镇等迷信的东西占有348条,将近一半这与唐代密教(佛教之一支)巫术和道教的流行有关。

另外,该书文字摘录过简,有时含混不清,间有失原意之处。虽然去芜存精后,仍不失为一部有相当价值的农书,但在杨涵瑶这个后世之人的眼中,价值已非常低。

这一切都是靠了系统的福,非农业专业的杨大姑娘依托着系统,手中已有好几本后世的农业书籍。在有了这些书本后,四时纂要其中的农事价值就不够看了。

“殿下容禀……”这里就老王同志最实诚了,虽然这些年情商有所提高,可那也着实有限,自然也看不出这一来一去中帝王与太后已反反复复试探了自己未来的家媳好几回了。

他还跟个学者似得,很是认真好心地替杨涵瑶解惑,“这四时纂要,臣虽未阅览过。但诚如杨小哥所说,其书所载之事皆与农事有关。这本书籍若流入他国,岂不是壮大敌国实力?故而此书万万不可刊行于天下……”

“原来曹母后,皇兄,王大人是担心这个么?”杨涵瑶假装愣了会儿,随即又道,“如是这般,皇兄,曹母后,王大人完全没必要有此担忧了……”

“此话何解?”赵曙问道。

杨涵瑶抿嘴一笑,道:“臣妹将此书反复阅览过多次,发现里面关于农事之耕种之法已不试用于我大宋。时代在变,这农耕之法哪有不变的道理?启禀皇兄,曹母后,臣女已发现了一种更好的耕种之法,可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哦?”赵曙的眼睛亮了,大小王的眼睛也亮了,爱在宫里做农活的太后眼睛也亮了……

“快快道来……”三人齐声说道,一旁的杨李氏见此情景,心里安慰。其实她知道自家孙女下来要说得是什么话了。老太太之所以知道,无它,概因她也是此事的参与者。

赵佳柔也抿嘴笑了起来,杨涵瑶在永昭陵两年多,可不是什么事儿都没干。而且此事她在晋陵就做了,到了永昭陵,除了为先帝抄经祈福外,她们几个小姐妹可还做了不少的事呢!

“三茬轮作!”杨涵瑶不急不慢却又掷地有声地扔出了四个字来。

“何为三茬轮作?!”其他几人忙追问道。

“皇兄,母后,大人容禀。所谓的三茬轮作之法是指将耕地分成三份。三年之内每份休耕一年的制度,以保存耕地的肥力使其不至于太过透支。”

“这就叫作三茬轮作?”王安石眼中略显失望,这法子不新鲜啊!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这么干了,并且大行于天下。只是……

想到这里,王安石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夸赞了杨涵瑶一番,到底是说出知行合一的人,这话要么不说,一说就说到点子上了。

虽然叫法不同,不过道理是一样得。三茬轮作之法早已无人使用,概因百年前中原大乱所致。

而国朝问鼎以来,特别是先帝在位的四十二年间,大宋国内人口增长过快,这就导致了土地短缺,所以这三茬轮作之法早已被农人所弃。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大宋的国土实在太小了,人又太多,这么平均下来,哪还能让田地做些“生养休息”之事?不然大家都得饿死


状态提示:568.第568章 三茬轮作之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