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膳食娘子>649.第649章 府库要吃空了

过了两日,杨涵瑶与王雱带着勘测队回到崖城,位置已选好,只需要选个吉日便开动工。王雱回来写了告示,首先把整个崖城的工匠都着急了来,不拘着是做什么得,只要有点手艺就行,他与杨涵瑶准备先培养一批本地的专业工匠出来。

这回带来的工匠涉及各行各业,看着有两百人,实际分散到每行每业没多少个人。在本地培养工匠那是必须得。

又从府库调拨了三百贯钱,召集民夫,在杨涵瑶带来的商会工匠下准备修文庙。崖城内的文庙实在太破了,好在海南别的不多,就树木多。在先进工具的帮助下,砍伐点树木过来修文庙不是什么难事。

修好了文庙就可以暂时作为学堂使用,杨涵瑶带来的一百个学生全是这两年毕业学生中的佼佼者,来之前已被王安国等人又紧急培训过了一次,暂时充当启蒙的教师完全没问题。

反正常州书院的小学课程现在也不是太多,哪怕在书院也只有数学,语言,思想,自然四门必学课程。至于绘画,书法,音乐则是选修课程,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除此之外,每周还有2节体育课,比起后世,常州书院)的功课并不重。

与后世恨不得天天是休息日的学生相比,宋代的学生显然要勤奋地多。他们只怕没课上,在这个年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相当有份量得。

就好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书读是这时代的人的最大追求。所以当杨涵瑶提出课程会不会太重,是否应该上五休二的双休日制度时,王安国等人像看怪物一般看着她。

有些学生们得知此时后也纷纷表现出了极大的抵触,他们恨不得连上六休一都取消,杨涵瑶倒好,居然还要多休一日,那要浪费多少光阴吧?

杨涵瑶得知这情况后,对比下自己的学生时代觉得很是惭愧。话说自己那时候每天都盼着休息,过完暑假盼寒假,一句话:就是不想去学校。

可看看自己书院的学生,这些人对知识的渴望,她觉得若后世的小孩都来此一观后,可能中国的未来又会出现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了……

扯远了,造学校暂时不大实际,也只好就地取材,把文庙修缮一番,然后开始招生。政策与常州书院一样,免费读书,发衣服,发学习用品,提供学生的营养餐。

这是一院的名气一日大过一日,全国各地赶赴常州书院读书的寒门子弟与日俱增,若不是杨涵瑶特别会赚钱,再加上商会与各方的援助,这是绝对撑不下去得。

不过随着书院学生的毕业为杨涵瑶与商会带来的利益也是显见得。每到毕业期前,书院门前就会有各大商行来的人准备挖墙角,不过他们没成功过。

因为这些学生入书院享受免费读书的待遇就必须和商会签一份合同,学校毕业后,除非考中进士,否则都得为商会工作十年。

别说杨涵瑶小气,她还没孔圣人那么伟大呢。她为这些寒门子弟提供如此优越的条件,其目的就是要让他们为自己出力。她可不想为他人做嫁衣,事实上这货私下还觉得只让他们为自己工作十年已是很宽宏了。

学生们也没什么抵触,反而很认同这条。毕竟习地还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多。他们的老师给他们吃,给他们喝,让他们吃饱穿暖之余,还传授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学文给他们,这份恩德,哪怕为牛马也不过分吶!

修文庙与盐场同时进行,除此之外,杨涵瑶也觉得这衙门也实在太破,这政府办公之地破落如此,还有何威严可谈?

又让王雱上书官家,说琼州官员的衣服破烂不堪,实在有损朝廷威仪,希望朝廷发新官服过去。

这个官服她可不能私下制作,不然就成造反了。

当然,最重要地还是众人的住处。杨涵瑶围着衙门前前后后的转了一圈,发现衙门后面有大片空地,在系统的扫描下,花了两百积分弄出了一张设计图纸来,使其布置更合理,更科学。

几项政府工程下来,整个崖城都沸腾了。包三餐,还给工钱,若不要钱以盐资抵,这是天上掉馅饼了吗?

整个城中的百姓闻风而动,纷纷跑到衙门去做登基,就连平日隐藏着的黑户都跑了出来。那些没衣服穿得,不能出门地这下可急坏了。

了解到这情况后,杨涵瑶又在衙门开辟出一块空地,让何氏领着一干纺织女工织布,又将带来的布料发给百姓,让他们自行回家缝制衣服,也好免去衣不蔽体无法出工的尴尬。

几项政策下来,杨涵瑶与王雱在崖城百姓中的威望已达到了顶峰,就连其他县的百姓也听闻了此事,纷纷赶来察看。

而王雱派去山里与黎人,高山人沟通的人也回来了。不过带来的消息却并不怎么好。

原因是黎人觉得汉人这是在使诈,不过哪怕是山里人,他们对于杨涵瑶的大名倒也是略有所闻。放出话,若有诚意,就让郡主与进山,他们一定会以最尊贵的礼仪来招待贵宾。

王雱听了这话后,有些恼怒,一府的知府岂会做这种下三滥的事?这些外族未免也小人之心了,当下就有些炸毛了。

杨涵瑶赶忙阻止他,耐心劝解道:“我等汉民与这些外族之间的矛盾非一日之寒,既然人家放出话了,咱们就去吧。如果置之不理地话,紧靠岛上这点汉人是无法做事得。”

“毕竟他们才是这儿的原住民,说是这岛上的主人也不为过。再者,若不去,岂不显得


状态提示:649.第649章 府库要吃空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