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汉墙>第116章 汉帝欲出走
不会同意刘协率领百官返回中原的,这事不用试探都知道。所以想要返回中原,必须要除掉二李,最不济也要让二李无暇顾及他们,这才能有机可趁。

白‘波’贼郭太在此次长安之变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但事后的酬劳却很是令郭太不满。贼依然是贼,虽然得到了一笔封赏,但与郭太心中的报酬差距甚远。只不过二李势大,郭太也不敢表‘露’出来。但随着郑泰亲自登‘门’拜访,郭太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让郭太跟二李正面冲突,郭太不敢,也不愿。对于朝中百官的嘴脸,郭太比刘协要更加清楚。他可不想自己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这帮读书人不要脸着呢,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不过郭太也没有直接拒绝郑泰的提议,他反而提出了一个让郑泰心动的提议,凭着自己与南匈奴于夫罗‘交’好的关系,引外族兵进入雍州,让二李无法顾及长安。对此建议,急于离开长安返回中原的郑泰思考了片刻就同意了。不过为了稳妥起见,郑泰还是提议先想办法离间二李,然后再由郭太前去引进外族兵,他们这些人则乘‘乱’离开长安。郭太无所谓离间二李能不能成功,只要不让自己与二李正面冲突即可。二人商议已定,立刻分头行事。

离间李肃跟李要比历史上离间李郭汜要容易。李郭汜好歹也是一起并肩战斗多年的战友,二人之间的信任可以说非常深厚,若不是各自身背后的败家老娘们胡出主意,二人也不至于刀兵相向。但李肃跟李之间就没有那种深厚的信任了。

李并不是很看得起李肃,当自己已经成为领军大将的时候,李肃还只是董卓身边一个溜须拍马的小人。在李的心里,李肃不过就是一个投机小人,与自己完全没有相提并论的资格,再加上随着郭汜死于并州军之手,李又收编的郭汜的军队,实力大增。

而李肃同样也瞧不起李,身为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李肃有着高‘门’子弟的傲气,对于李这种泥‘腿’子出身的,天生就存在着一种藐视。

就这样两个人,想让他们和睦相处,那就跟让狗不去****一样困难。郑泰只是稍微耍了一点小手段,让自己的妻子去拜访了一下李的夫人,随便送上一点礼物,说上几句闲话,立刻就让李对李肃心生警惕。

常言说得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不缺一个惹是生非的败家老娘们。收了郑泰的礼,听了郑泰妻子的闲话,本来就没什么主见的败家老娘们立刻听风就是雨的把从郑泰妻子那里听来的闲话添油加醋的告诉了李。而李偏偏就是一个耳根软的。尤其是自己婆姨的劝说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

自己如今是长安城里最有实力的人,凭什么要把得之不易的权利分给李肃那厮,若是没有李肃,这长安城不就是自己说了算吗?

与此同时,李肃也对李心生不满,认为自己在夺权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若不是自己,就凭李的脑子能够有如今的身份地位?可李对自己不仅没有丝毫敬意,反而处处跟自己作对,这是忘恩负义!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在有心人的撮合下,二李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多,终于在一日朝堂之上爆发。二李很干脆,根本就不顾及皇帝刘协跟朝中百官的意见,各自回到军中便引军互攻,在长安城内大战一场,一方抢了天子,另一方抢了百官,将汉家颜面扒得一丝不剩,顺便还踩上了两脚。

后来还是刘协命人出面,这才叫感觉骑虎难下的二李暂时罢兵。但随着这次冲突,二李也算是彻底撕破了脸皮,中间的嫌隙越来越大。也正是利用二李不合,相互提防,无暇顾及刘协的机会,刘协命人写给中原各路诸侯的信件才有机会送出了长安。

******************************

冀州邺城

袁绍袁本初在讨董结束以后,凭借盟主的身份以及袁家的支持,如今可以说是大汉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凭借袁家的声望,袁绍身边聚拢了大批可用之人。在收到天子刘协亲笔所写的书信以后,袁绍第一时间召集心腹六谋士商议应对之策。

一个人一张嘴,当六谋士传阅了天子刘协的书信以后,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说一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其实男人也不差。反正袁绍此时就感到自己脑瓜子被手底下这帮人给吵得生疼。

六谋士中的田丰、沮授认为应该出兵将天子迎到邺城来,那样就可以占据大义的名分,挟天子以讨不臣,而郭、许攸却认为不宜将天子迎到邺城,并且还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天子到达邺城以后,谁听谁的?若是袁绍听天子的,那是否就要手中基业拱手相让。至于审配、逢纪则对天子能否该来邺城没有提任何意见,只是提醒袁绍,如今他们正与幽州公孙瓒争夺幽州,不宜节外生枝。

袁绍这个人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但同时他又有个‘毛’病,那就是有些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六谋士的意见在袁绍听来都有一定道理,可真是因为说得都有道理,以至于袁绍对于如何取舍难以下一个决断。

“再议……”袁绍如以往一样做出了一个决定。可生‘性’耿直的田丰却想要让袁绍早已做出决断。在田丰看来,奉迎天子这件事意义深远,一旦天子到达邺城,那日后袁绍军就掌握了大义的名分,说白了就是想打谁就打谁,而且别人还挑不出‘毛’病。更何况随着天下到


状态提示:第116章 汉帝欲出走--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