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恐怖悬疑>重生的红小鬼>二四六章 庄总督同行

强霖两人晚上被汽车送到塘沽港,接到一艘军舰上休息。强霖看看这是一艘英国舰船,比较熟悉。他是大英南洋殖民地公民嘛。

这时候八国联军的船可以自由进出塘沽,当然港口管制是有的,由各国轮值。英国军舰是从威海出发到天津的。因为威海的英国总督要坐船去奉天,所以张学良让英国军舰把强霖捎过来。

强霖在船上的甲板上看着海港。灯火通明,各国水兵和水手在岸上潇洒的消费着。塘沽是近代最早开放的口岸之一,人们都很习惯这种生活。天津还住着几位前总统和总理,满清的王爷等等,他们也是需要消费的。这些都是塘沽港繁荣的原因。免税进口的小商品,走私的武器军火应有尽有。

太晚了,强霖和左娜直接休息了。两个人都在各自的客房中,这是军官休息区,非战时也可用来承载家属的。

早晨起来,军舰已经起锚航行了。强霖做完基本的锻炼,来到甲板呼吸海风,天有些凉了。

左娜已经在甲板了。她说这是内海,风浪不大,真的是舒服的航行。强霖很是赞同,不过这个海湾是比较麻烦的地方。

军舰的速度很快,看来不用装载货物的舰船航行速度要快些。东北军联络参谋找到强霖,告诉他总督庄士敦大人喊他吃早餐。强霖和左娜进入军官餐厅,庄士敦正在等着他。

两个人打了招呼。入座,厨师给他们每人一份英式早餐。庄士敦很慈祥的样子,有些外国老人的样子了。但一开口,竟然是中文,很正宗的。

庄士敦讲:“张将军跟我关系很好,我去沈阳与他讨论中英关于山东基地的问题。”强霖说:庄大人劳苦功高,作为中国帝师功不可没。”

庄士敦得意的说:“可惜中国不能让这个皇帝亲政了。这不是中国人的福气。”强霖耸耸肩,这种事情很难说。

左娜说:“看不出皇帝执行的优势,中国历史上的皇帝都是靠不住,今天好,明天坏。”

庄士敦摇摇头说:“你们执政的跳跃性太大,不是很好的事情。关于帝制,中国人只是骂声一片,其实这是革命者的思维,不是建设思维。”

强霖结束争论:“帝制的好处,哲学家培根说的很清楚。其实他也并不赞同君主立宪,主张哲学家的皇帝。”

庄士敦说:“完全帝制,风险很大,好处也很多;现在大家都采用君主立宪,尽量避免皇权的不确定性。但共和是很糟糕的事情,革命党可是没有告诉人民。”

强霖说:“没有办法啊。共和就是每个人都有可能说了算,还是很吸引革命家的。中国平民还是很幼稚,听不进去真话。现在还是武力平衡。军队的平衡很重要。”

庄士敦叹口气说:“可惜了我的皇帝培训。我现在是大清一等公爵,有官服的。”这个老外很是当回事。

左娜问:“您对中国文化和儒教很是赞同,反对传教士的工作么?”

庄士敦点头说:“我是这样的。其实你们中国有个懂至少8种语言的教授,辜鸿铭先生,他的理论说的比较清楚。我是赞成他的。可惜他今年去世了。曲高和寡啊,知音难觅。”

左娜咯咯的笑起来,让庄士敦很是恼怒。他说:“你是该挨手板的学生。怎么,我说中国成语就那么可笑么。”

强霖其实知道,大英文化与美国还是不同的。这点还是从林语堂的杂文弄清楚的,大英比较接近中国的中庸之道。从“光荣革命”开始,大家总是妥协。弄出的宪章,以及后续法律,从来都是不断的打补丁,复杂无比,但没有主张重来一遍;开玩笑,这都是战争才得出的结果,没有谁愿意再来一次战争。

强霖正经的说:“你的看法或许是对的。你和辜鸿铭、还有胡适等人,思维都是正确的。但是,那只能是你们,因为你们有很好的底线,很好的自由教育。自然可以直接中庸。按照中国的文人教育,人们得不到中庸的结果。”

庄士敦无奈的说:“这个说法,英国报纸已经骂过我了。中国叫做法乎其上,取乎其中。可是非得搞西方那套繁琐的教育么?中国直接告诉孩子结果的方式,即使是灌输的,也没有什么不好。”

强霖说:“还是按照上帝说的吧!大家做好每个人,自然就会向好。其实中国古代有些哲学家,已经讨论过这点。”

庄士敦说:“是的,我知道。杨朱,杨子。这个人有意思,接近西方哲学了。可是被视为异端。其实王阳明困惑的,就是杨朱的答案。格物是无法明白哲理的。哲理在先,格物在后,阳明非要自己格物出哲理,岂不自误?但中国文化的结论是对的,也是迷人的。”

强霖笑道:“这就是你们辜鸿铭之流坚持的。可是这种坚持,需要太深厚的道理,要千古明君。所以他总是留一个辫子。”

庄士敦也笑道:“但是结论太美好了。大英帝国的人,不知道这种美好,不屑一顾。所以他们只是批评我,粗浅的批评。”

两个人达成一致,左娜似是而非的听着。庄士敦叹道:“我希望把威海还给中国,我去谈谈吧。大英帝国不把中国看成野蛮的国家了,虽然他们还弄不懂这是一个什么国家。”

强霖说:“其实英军对中国,除去烧了皇家的园林,应该是罪行不大。”庄士敦说:“英国士兵还是有底线的,不会主动去伤害平民。但还是有一个爱国主义的尊严问题。这是无法协调的。”

<

状态提示:二四六章 庄总督同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