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争宋>第四十六章 苏轼的立场
郡王的还是王爷你,这残局你慢慢收拾吧。”

王旁不屑的说道:“惹他怎么了?不服让他找我!”

苏轼哼了一声:“谁能不服?现在你是圣上眼中的红人,就连私杀边境大臣的事皇上都压下不提。”

王旁笑了笑,想必苏轼说的是杀曹田的事,他还以为回到朝中,肯定是一堆争议,但出乎意料的事到现在还人提起此事。“有些人该杀,不杀不足矣立军威。”

苏轼说道:“现在到是立军威了,就连圣上也学着强硬起。上期《云摘》圣上要我将令尊提出的方案大家赞誉,我就是对个别观点提了些异议,你猜怎么着?”他学着赵顼说话的语气说道:“圣上说,苏子瞻,你莫不是跟司马光等人一样,就谈空话吗?要是不想写,就别写!你先回去反思,考虑清楚再面君。”

王旁听了,呵呵一笑,赵顼如今可是成熟了许多:“那子瞻兄想清楚了有?”

苏轼说道:“这有什么可想的吗?司马光等虽然毫建树,但也有多年为政经验。令尊王参知所提变革内容虽好,但也并非尽善尽美。为什么一提到新政,就非要分出个新旧两派,然后掐个你死我活的。只要说一方有一点瑕疵,立刻就变成了政敌了。这是什么道理?”

王旁不由的一愣,苏轼说的很对啊!有不同的声音才能进步,更何况以后人的角度去看,王安石大部分新政是针对当时的弊端,但也未必就是尽善尽美,这也是后有的地方行不下去的原因之一。自己毕竟是现代人,声音不同才能进步,关键是大方向和大纲领如何把握。至于改革中的很多细节,需要不同声音去完善。他不由得坐直了身子,两眼紧紧的盯着苏轼,他突然明白一个很多人不明白的问:为什么苏轼苏东坡,这个被定义为熙宁变法的反对者,在后元更化时期,竟然会为王安石说话,导致他成了两派都对立的人。这原因只有一个,苏轼是站在非任何一方客观的去看变革中的若干问。

苏轼怎么知道王旁想的这些问,他看王旁盯着自己,竟然有点被看的发毛:“贤弟你看我干什么?”

苏小妹说道:“你不是不提你的事吗?”网不跳字。

“哦!哈哈,我不提了!喝酒!”苏轼大笑着。

以往王旁看苏轼,总觉得苏轼有几分清高,或者作为一个现代人看古代才人的目光去看苏轼,这感觉多少有点距离感。而今天苏轼一番话,忽然让王旁有所顿悟,自己一个现代人,到宋朝如果不能把这些人用现代人的思想去同化,反而让他们同化了自己,就算改革再成功又如何?

任何朝代,都会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党争是历朝永远的课。即使现在把司马光,韩琦,富弼等人都灭了,那又怎么样?一个思想能够有人呼应必然是有道理,一味打压,只能让敌对的萌芽如同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王安石熙宁变法初期,给予政敌的打击越激烈,那么后期的反就越眼中,最终导致的结果也就会越惨烈。

一个真正意义的课摆在王旁的面前,他要帮助王安石变法,那么除了杀伐果断之外,还要有对待政敌的策略,让对方能发出声音,去纠正变法中的可能出现的错误。如果不是这样,连大宋朝廷内部的人都不能同化,还谈什么同化西夏,大辽。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 苏轼的立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