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铁马关山>第357章 不得不的选择

两人匆匆来到皇宫之中,赵构躺在龙榻上双目紧闭,身边围坐着皇后和众位贵妃娘娘,赵天赐和赵伯琮见过礼后,她们便让开了地方,赵天赐扑到床前一看赵构的样子,心下十分难过,他抓过赵构的手轻声呼唤,“父皇?”

赵构微微睁开双眼,眼珠转了转,流下两行清泪。

大太监郭怀安手捧圣旨走了过来,“太子殿下,皇上在病情加重之前已经命人拟下圣旨,一旦情况突变,及时向太子殿下宣读。”

赵天赐望向赵构,见他点了点头,便接过圣旨打开看了一眼,上面文字不多,只有“朕躬违和,不胜国是,太子聪慧,当即大位。”这四句话,他鼻头一酸,握紧赵构的手,流下泪来,“父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构笑了,无声地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赵天赐大概也能猜出他的意思,恐怕还是说天命所归,无需怨天尤人的话。赵天赐道,“父皇,孩儿定当努力中兴大宋,恢复国土,驱虏杀敌,重掌天下大势!”

赵构又笑了笑,使劲点了点头。

赵天赐拉过赵伯琮说道,“父皇,孩儿有一事请启父皇,若接掌朝政之后,孩儿恐怕不能****前来侍奉左右,肯请父皇收伯琮哥哥为义子,认张姨娘为娘亲,代孩儿在父皇床前尽孝!”说完便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

他这一番话说出来,赵构愣了一下,目光定定地望向赵伯琮,赵伯琮也翻身跪倒,重重地磕了三个头,“侄儿愿代太子弟弟侍奉皇上!”

赵构目光望向在一旁呆呆发愣的张贤妃,似在征求她的意见。张贤妃以前听赵天赐提起过此事,不过只当他是开个玩笑,谁知太子竟然在这个紧要的关口再次提及此事,显然他并不是开开玩笑那么简单。

张贤妃看了看一言不发的皇后。见她并没有什么异样的表示,便也盈盈拜倒,“臣妾愿意!”

赵构点了点头,眼中泪水滚滚而下。

第二天一大早。大庆殿上文武群臣汇聚,四品以上官员都来了,偌大的大庆殿显得有些拥挤。

赵天赐一身团龙袍端坐在龙书案后,大太监郭怀安庄重地宣读了圣旨,至此群臣才明白过来。皇上让位了。

在恭贺过太子荣登大位之后,众人便开始战战兢兢地准备聆听新君对他们的新任命了。

不过赵天赐的新任命和他们本身并无关系,原有职位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让很多人既舒了口气,又有点不甘心,新君甫立,怎么说也得大赦天下,官升一级啥的,可是这位小皇帝什么都没说。

新皇赵天赐颁布的第一条命令便是撤换了宫中卫军。所有内卫全部由行营的人马代替,原有人员远调戍边。这一点对于大臣们来说,倒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毕竟这只是皇家自己的事情。

赵天赐颁布的第二条命令也是皇家内务,重修大佛寺,扩建庙宇,让太上皇赵构入住其中,乞求神佛保佑早日康复。

第三条命令更显得毫不起眼,太上皇收赵伯琮为义子,陪伴在太上皇身边代新皇尽孝。但是赵天赐在后面又加了一句。“凡外戚内官见赵伯琮者,需执太子礼!”这句话可一下子就炸了窝,原本还静悄悄的朝堂顿时热闹起来,赵鼎第一个站了出来。

“皇上。此事有欠妥当!”赵天赐知道会有人反对,笑了笑说道,“赵大人,哪里不妥?”

朱胜非和范宗尹同时出列道,“皇上,以太子礼对太上皇义子。这大大不妥!”

赵天赐怎么能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呢,他淡淡一笑道,“你们是不是担心有了一个比我还年长些的太子,会对我的皇位构成威胁啊?”

赵鼎道,“皇上,正是如此!”

赵天赐正色道,“你们听好,我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我要做一个有为之君,江北大片国土,亿万百姓等待我们去救他们脱离苦海,此事我必身体力行,有伯琮太子坐镇宫中,我大宋才不会因此再次生乱。”

朱胜非等人愣住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赵天赐的另一个决定就下来了,“所以,我决定重新启用李纲大将军为左相,主理全国国土复兴大事,当下首要之务也以此为主。”

这是到目前为止大臣们听到的第一个重磅炸弹,一个个呆在那里,半晌没缓过神儿来。

朱胜非道,“皇上,重新启用李大将军为相,臣等无异议,但是伯琮小王爷执太子礼一事还需谨慎为妙,防止有心之人趁机钻营。”

赵天赐道,“朱大人放心就是,我自有计较。”然后他话锋一转说道,“范大人,我这里有一项极为得罪人之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做?”

范宗尹笑道,“皇上尽管吩咐就是,臣既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是不是得罪人,那要看是不是有利于皇命的上传下达了。”

赵天赐点头道,“好!我需要知道咱们大宋的官职设置规则,还有现有的官职是否官责明确,如有机构重叠,人员责任不清,岗位不明的,据实报给我。”

“臣遵旨!”范宗尹躬身道。

这下大臣们可都傻了眼了,这是什么意思?要重新设置官位吗?那将会有多少人因此丢掉饭碗,又会有多少人借此飞黄腾达呢?原本还以为这位小皇帝懒得理他们呢,这下好了,要重新洗牌了!他们几乎同时把目光聚焦在范宗尹身上。

赵天赐发布的最后一道命令便是清理府库,盘点家底,大宋到底有多少存货,这才


状态提示:第357章 不得不的选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