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已经有差不多三年了,这期间他办案无数,从没有出差错。且办案时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不论办的是谁,只要是事实,便一律僧面佛面都不看,毫不留情。不仅仅给自己得了一个青天的称号在百姓中口碑特高,在康熙心中也逐渐的开始被信任。对于皇帝来说,他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不属于任何派别的纯臣。而且这人每次和自己说话,不偏不倚没有靠向任何一个阿哥,每次都能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因此皇帝也就越来越信任王仁,很多事情都要和他商量。只是对于王仁来说,这与其说是商量,不如说是康熙在向他倒苦水,真正要他去做的事情少之又少。

这几年之间积攒的名气和康熙对他的信任到了一定程度,在史家的事情结束后,皇帝便以王仁政绩突出,清正廉明为由给其他升了官儿。刚好原本的大理寺卿也是升了官,转入六部。王仁便因此补上了这个缺,从副手变成了正一把手,正三品大理寺卿。

年十九岁的三品大官。古往今来少有人能做到。王仁也算是个传奇了。

而就在众人都在赞美王仁的公正时,贾府的人已经是把王仁骂出了花。

贾史薛王本是姻亲,但姻亲的主要中心是贾府。而史家很久以前便不和其他三家怎么来往,薛家王家更是与其没多大关系。因此史家败落,唯一影响的便只有史家的老太太贾母。

史家一门双侯,只有史鼎留在家中,另一位侯爷史鼐身上有官职,在外省上任中。当然这官职小的可怜,只是区区的五品小官。可这史鼎的事情闹出来后,两位侯爷的爵位便全都被剥夺了,家中的宅子因为是侯爷的规格不能再住也被收走。好在在外的祖田皇帝不管,而且因为史家也仅仅是被贬为庶人而不是流放,收拾东西回老家看着那点祖田老老实实过日子,节俭点当个小土地主,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可到底还是败落了。连外省任职的史鼎都被连降两级。五品小官连降两级是什么概念,史鼎在做官儿上本就没什么能力,现在从更底层开始做起,怕是这辈子都起不来了。

贾母得知史家的事情后,竟然是生生的气晕了过去。等鸳鸯着急的为她抚摸胸口喂水之后,才慢慢的睁开双眼,醒了之后就又哭又闹,大骂王仁不是个东西。踩着史家才升的官儿。

王仁:貌似穿越过来后一直都在被骂。

在贾母眼里,王家是亲戚,史家是自己的娘家,这么算起来王家和史家也是亲戚。这王仁究竟是有多大的仇怨,将亲戚一家子都抹平?不夺走他们的爵位不甘心,不将人赶走回家种田他就不甘心?这史家究竟是哪里碍着他了,竟然下手这么狠!不过是几千两银子的恩怨,来找贾家他们出面还了不也就是了。就他这么多事,一点点芝麻绿豆的事情还值当闹到皇帝面前去?显摆自己能进宫面圣吗?

王仁:还有条人命呢好么!

贾府的老太太是哭了一整天,看着人都憔悴了不少。哭后闹过人也累了,就坐在椅子上呆呆的看着地面。院子里一群人都不敢吱声。尤其是王夫人和王熙凤。

老太太沉默了许久,而后扶着椅子扶手就要站起来:“我……要去亲自见那王家的小子!”

众人吓了一跳,慌忙上前劝说。就算亲自去见又如何,史家一事已经成了定局。就算骂的王仁改过自新,他难道还能求到皇帝面前让他再把那宅子和爵位还回来不成?这不是胡闹吗。而且……就算去了,就王仁这硬脾气,怕是不会听劝。到时候别闹的老太太没脸,都好几十岁的老人了,何苦折腾。

众人劝了很久,老太太这才平息下来,坐了回去。但心总有不甘,就算她不亲自去,这话还是要问的。因此贾母在家中等到儿子回家之后,便立即要求他去找王仁,替贾母问王仁这样做的缘由究竟是为何!贾赦是办不好事情的,贾琏和王仁是平辈。而作为长辈的贾政去责问王仁是最合适不过。殊不知贾政听到这件事后便立刻拉长了脸,可奈何是老母亲的要求他不敢违背,只好一步化作三步慢腾腾走出家门。

在清朝,是先国后家。贾元春回家省亲的时候也是先行国礼,后行家礼。而贾政要见王仁,严格按照礼节来说,他这个连上朝资格都没有的工部员外郎见到了三品的大理寺卿,是要先行礼的。而后便是家礼,可若是王仁在家礼上随随便便喊了一声,他也说不上什么。他可没脸面让王仁给他行跪拜大礼。又不是眼皮子浅的后宅女人,给王仁没脸斩断的可是自己的前程。而且他自问身上没有多干净一点事不沾,现在去见一个以铁面无私闻名的大理寺卿,难免心里有点不安。

至于王仁查办了史家的事情,贾政虽然心中多少有点悲愤,但身在朝堂他也很理解王仁的做法。毕竟在那种情况,被人跪在大理寺门口骂,他总不能一直保持沉默。更可况王仁上次还险些脱离家族,希望他包庇没什么来往的史家而背上坏名声,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因此,贾政在来的路上就没有打算去说服王仁什么,事实上他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才十九岁就办案雷厉风行的人,这一路都在想见到王仁后的说辞。既不能招来怨恨,也要将贾母的不满表示出来。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都打好了腹稿的他来到王仁家后,根本就没有见到人!

贾政沉默了,扭头回家了。连王仁去哪里了都没有问。还能是哪


状态提示:第69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