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辛亥之钢铁基地>第一百六十七章 舰队对峙

日军的进攻陷入停滞,宇都宫也知道目前的士气陷入低谷,此时进攻只能是徒劳无功。看着敌人占据自己的国土,自己身为军人而无能为力,这样的郁闷让人发疯。

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日军在这一整天都没有再次发动进攻,反而相继抵达的三十艘飞艇对日军进行了五个波次的轰炸,没有对空防御手段,没有可以躲避炸弹的掩体,无数的日本士兵只能祈祷炸弹不要落在自己的头上。

傍晚时分,宇都宫盘腿坐在地上,左手扶着菊花武士刀,周围是几名高级将领,气氛低沉的吓人。

环视一眼硝烟弥漫的临时军营、来回奔走的医护兵,耳中听着士兵们的抱怨和伤病的哭喊,宇都宫长出一口气,开口道:“两天的作战我们损失了两万多人,火炮损失三百多门,这样的损失比旅顺战役还要恐怖,好在我们第十四师团主力未损,还有一战之力。敌人的飞艇轰炸对我们直接损伤不大,只是士兵们的士气低落,这需要诸位想办法鼓舞士兵们的士气,明天还要继续发动进攻。”

水户少将:“嗨!这是我们的国土,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作战,飞艇目前看来是不可战胜的,但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士兵更是不可战胜的!”

“来自本州和四国的援军已经抵达佐伯,预计明天上午就能抵达这里,那是六个临时旅团五万多名士兵,我军在牧园前线的军队总人数将达到十三万,这已经是我国所有现役军队和预备役军队所能拿出的极限,再加上东北前线五十多万士兵、朝鲜、台湾和本土的士兵,拿不出更多的支援啦!”高崎说道。

“不错,帝国兴衰在此一战,天皇陛下看着我们,明天必定不顾一切的发动进攻,攻破敌军阵地!”宇都宫重新下定决心。是的,没有更多的支援了,台湾和朝鲜的军队因为海路被华国海军截断无法返回国内,东北的军队更是举步维艰。只有在这里打败华国军队才有胜利的希望。

日本上层也知道目前局势的可怕,他们想尽办法扭转局势,但目前看来凭借日本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伊藤博文摇摇晃晃的找到英国领事,不惜颜面的恳求英国组织各国干涉这场战争:“大英帝国和日本的利益一脉相承,日本战败。英国在远东将失去所有利益,沙俄和华国将会平分远东大陆和海域,英国的存在将降到最低。领事阁下,希望英国政府能在这个危急时刻伸出援手,帮助日本渡过难关,日后日本将成为英国最忠实的盟友!”

英国领事劳德罗其实比日本人还急,包括伦敦的议会、首相府在内的英国高层已经为此事商讨争论了很长时间,日本战事已经成为他们的核心问题。但和日本政府的无奈一样,英国人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英国在远东的力量大部分被牵制在了缅甸,印度受到威胁。比起日本来,印度对英国更加重要。命根子被攥住,英国人拿什么支援日本?没有英国人牵头,法国人和美国人都不会趟这趟浑水,更别说其他相对弱小的列强了。

劳德罗无奈的对伊藤博文说道:“英国政府非常重视与日本的关系,这场战争牵挂着英国国内许多上层和民众的心,很无奈,在远东英国拿不出更大的力量支援日本,像1900年那样组织联军被大多数国家拒绝,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在华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联合干涉的成本太大、收益太小。另外英国为贵国组织生产的战争物资被华国舰队挡住,恐怕无法进入日本本土!”

伊藤博文最后的希望丧失,确实如此,英国人被华国那艘超级战列舰吓住了。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得到华国舰队的情报,在确定能击败华国舰队之前不会贸然干涉。而这短时间,就是日本灭亡的时间!

绝望的伊藤博文回到家中留下一封遗书后剖腹自尽,这位长老级、国宝级人物的自尽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因为整个日本上层都陷入混乱和恐慌中,没有多少精力关注一个老人的死亡。顶多有些兔死狐悲罢了。

从日俄战争开始到现在,日本原有常备军37万,后来不断动员,截至目前动员了118万后备兵员。其中在与沙俄的战斗中死伤超过二十三万,朝鲜和台湾不能调动的士兵约八万,困在东北的士兵有五十七万,本土地区有五万人不能调动,这是守卫首都的主要兵力,因此能调动的士兵只有二十万左右,这些部队中只有三万多人属于正规部队,其余都是后期动员兵力。

日本上层希望能在短时间里再次动员一百五十万士兵,但他们绝对没有武装这些士兵的武器装备和弹药,只能通过外援途径。

1905年6月30日下午三点三十分左右,一支英国船队穿过台湾海峡,前往日本本土。这支船队有一百多艘运输船,全部装载着来自印度的战略物资,包括步枪、弹药、粮食、药品等日本目前急需的物资。负责护航的是英国远东舰队的三艘巡洋舰。

从本土运输的更大规模的船队还在地中海上,但印度能够组织起这么多的物资并不奇怪。英国人在印度建起了基本完善的轻工业体系,能够生产枪械、弹药、衣物、药品等许多商品,另外印度也是个农业大国,粮食不缺,所以英国人紧急从印度组织这批物资运往日本,希望能帮助日本获得战争胜利。

刚进入台湾海峡的英国船队即被布置在海岸线的雷达部队发现,福建沿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是华国海防的重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七章 舰队对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