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秦相>第三十五章 兄弟情深
也快进屋吧。”于是三人说笑着进到了书房。

殷渊书房内倒还是老样子,一个字形容“乱”,只是新添了火盆,比上一次来屋内温暖多了。云孟与殷渊围坐在火盆前烤着火,青遥站在一旁,谁都没说话,盆中的木炭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看来兄长是真的要走了,只是这一行艰险异常,兄长可是要多加小心啊!”云孟首先说道。

殷渊淡淡的笑了一下,说道:“君命不可违,况且抵御外敌我本义不容辞,如今又有诸路兵马配合,粮草军械齐备,可以说是形势大好。为兄分析苻氏毕竟根基不稳,内部纷争也是不断,根本无心长期恋战,只要我军将其锐气一下打掉,其便会如丧家之犬自行退去,故而为兄此次出征胜算还是很大的。估计为兄少则一二月,多则半年就可凯旋。到时你我兄弟又可把酒言欢,高谈阔论了。”

云孟也笑道:“兄长成竹在胸,好一派大将风度,小弟也希望早日听到兄长凯旋的消息。不过,小弟以为此次出师,兄长除了要有天时、地利外,人和似乎好缺了点什么?”

殷渊端起茶杯饮了一口,问道:“贤弟说来听听,为兄还有哪些没有考虑周全?”

云孟想了想说道:“俗话讲‘千军易得,良将难求’,虽然兄长统领五州兵马,五州战将合到一处也必不在少数,是否各个都是能征善战、独当一面呢?其中有没有浑水摸鱼、滥竽充数之辈呢?还有这么多兵马出征又由何人来调度、节制呢,总不能都由大都督来做吧?”

殷渊啧啧称是,说道:“哎呀,贤弟真乃帅才,你我兄弟若能联手,恢复北方指日可待。只可惜眼下时局,为兄又怎能将贤弟拖入这漩涡之中啊!”

云孟也笑道:“兄长不必如此,小弟也只是胡乱揣测,不足为信。”

殷渊又道:“贤弟,哪里话来,你方才的分析句句在理,这也是为兄心中唯一的担心之处啊!不过贤弟既然能有真知,便必然定有灼见,是吗?”

云孟笑了笑,从旁边拾了一块木炭,轻轻往火盆中一扔,又搓了搓手。看向殷渊说道:“既然小弟恰巧与兄长想到了一处,小弟便将想到的解决之法说与兄长听听,不妥之处兄长还要及时纠正。”

殷渊点点头,十分诚恳地看着云孟。云孟思考了片刻继续说道:“贤弟觉得兄长此番出征必要有一文一武。五州兵马少说也有十几万之众,若要运转流畅,调动有序,中枢之中必须责一专人担当联络各州军侯,上传下达之职,此人责任重大,须选处事老道,机敏果断、赏罚分明之人,既有运筹帷幄之能,又有舌战群儒之才,最重要的是此人必须是兄长的心腹,只有如此,一则可保军令通达,二可保各部有序,三可保官兵折服。此谓之文也。”

殷渊不住点头,又问道:“好,贤弟,那何又为武呢?”

云孟接着说道:“武者即先锋也,先锋者帅之刃也,锋之所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又能遇强敌而不屈。”

殷渊大喜道:“贤弟一席高论,为兄如醍醐灌顶,受益无穷啊。若能有这一文一武辅佐,出师必捷矣。”

云孟笑道:“兄长严重了,小弟不过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至于利害关系,遣兵派将之事还只能有兄长自行定夺,小弟可是有心无力,不敢妄言的。”

殷渊面露微笑不住点头,云孟看到又笑道:“看来兄长心中已有人选,倒是小弟多虑了。”

殷渊大笑道:“知我者景略也!适才听过贤弟之言,为兄的确已有算计,为兄有心举荐裴兴为中军师,杨通为先锋,贤弟意下如何?”

云孟拱了拱手道:“如此军机大事,兄长怎能与小弟议论?”

殷渊摆了摆手道:“诶,贤弟此言差矣,你我情同手足,况且贤弟又能助我,再说这里又无旁人,说了又何妨?”

云孟笑着摇了摇头道:“兄长为官也有多时,为何仍是江湖做派,倒是要在军中切不可再如此,否则便会坏了兄长的威严。不过,刚才兄长提到的二位,小弟虽不熟识,但为人品行、智勇谋略倒是从前与兄长闲谈时多少提起过,兄长欣赏之人应该不会有错,兄长放心大胆启用就是。”

殷渊嗯了一声,张了张嘴,似乎还有要话讲,但却欲言又止。云孟看到便问:“兄长可还有困惑,云孟若能为兄长分忧,兄长不妨请讲,若是不方便讲便也不要勉强。”

殷渊说道:“贤弟不要误会,不是为兄有意回避,只是有一事不知该不该做?”

云孟疑惑问道:“兄长何事犹豫不决,可否说来听听?”

殷渊顿了顿说道:“为兄即日就将启程,可是离京之际还有一事放心不下,可此事又关乎贤弟,故而犹豫不决。”

云孟道:“哦,居然还与云孟有关,那兄长就更要说说了。”

殷渊端起茶杯,此时茶却凉了,殷渊将又杯放在一旁,斜眼看去,青遥不知何时在一边伏在桌上睡着了,便继续说道:“此事便是前日贤弟与为兄提起的杜烁案赃款流向之事,不瞒贤弟,为兄曾有意向会稽王暗示过此事,但出乎意料,会稽王一反常态,对此事漠不关心,顾左右而言他,为兄分析此中必定有变。但若是将一切真相就这样埋没下去,为兄又心有不甘,只想在离京之前将此事有个稳妥的交代,可碍于贤弟与桓原师徒之情,故而为难而已。”

云孟轻叹一声说道:“若为小义,云孟的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兄弟情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