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硬汉兵王>第416章 兴山之战 上

华胜利布置完了战斗任务后,全体的抗日义勇军独立旅的官兵们各司其职,在兴山要塞的大架子山上做了迎敌的准备,而像张紫菡和张神医等义勇军的官兵的家眷们,随着手里没有枪的数千人的中国劳工们,撤离上了山顶上的山林之内……

华胜利的战斗布置是,等到日本鬼子和伪军们进入到了兴山要塞的主体工程的大架子山下面的空谷内,分布在大架子山岗上的杨广东的第三团的炮兵连们,听到了华胜利的开枪的命令后,便向山谷内的敌人进行炮击。然后,夏开伟的第二团负责在东面的山谷路口,进行着阻击着敌人的前进,而在西侧山谷口处,进行埋伏在山坡上的魏大虎的第一团的官兵们,先放日本鬼子进入大架子山下面的山谷内,等到杨广东所部的炮兵对敌人进行炮击后,敌人无论是否溃败,魏大虎所部的第一团的全体官兵都一齐冲下山坡,将日本鬼子和伪军们的退给封堵上……

华胜利将所有的一切,快速地布置好后,三个团分别领命进驻到了自己所应该到的位置。

那一队两千余人的日本鬼子和伪军组成的队伍,是众鹤岗的市中心开进而来的。他们在接到了兴山要塞地区附近的村镇内的几个保长的报告,说是昨日夜里听到了兴山要塞那个方向有战斗的枪响,再之后等到了大早上的时候,那兴山的大架子山处有震天动地的爆--炸声……

这些在兴山要塞周边的十数公里、甚至是几十公里远的村屯乡镇里的中国保长们,也是没有办法,因为自从日本鬼子占领了黑龙江省的鹤岗地区以后,这里也跟日本鬼子占领的东北的其它地区一样,实行的保甲制度,也就是在每个村屯乡镇里面都设置了保长,而在保长所管辖的各家各户中,一旦出现了违反了日本鬼子所设定的“罪行”后,那么保长必然举报,不举报的话,那么不但这个保长要倒了血霉,而且全保所有的老百姓们也要实行连坐的同罪的刑罚。

而兴山要塞那边,昨夜以及今天的早晨都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因此离那兴山不远处的向个村屯都听到了华胜利所部的炸-毁日本鬼子要塞的巨大爆--炸声,他们害怕日本鬼子会追究他们‘听而报’的罪行,便纷纷地就近告知日本鬼子……

在岗地区驻守的是日本宪兵队队长才是古直次太郎中佐,其实作为宪兵队主要是维持着当地的治安的,他的手下只有八百多人的日本鬼子兵,这还是因为鹤岗地区北面靠近苏联的缘故,因此他这个宪兵队的队长比其它地方的日本宪兵队长手下所管的人要多。

驻守鹤岗地区的日本宪兵队队长古直次太郎中佐,接连地接到了兴山要塞的各保长的报告兴山的大架子山一处可能出事了的时候,他详细地了解了报告者听到了的兴山要塞一线的枪声和爆-炸声等一系列详情,听完后,古直次太郎中佐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据他所知,现在的鹤岗地区的抗日义勇军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那将兴山要塞上所驻守着的一个日本关东的旅团给打败的能力啊。但是,所来向他们日本宪兵队报告的兴山周边村屯的保长们,都说得不板有眼的,这令他又不得不相信兴山要塞一线应该出了什么情况下了。

得到了鹤岗地区的北部的正在修建的兴山要塞一线出事了以后,驻守鹤岗地区的日本宪兵队队长古直次太郎中佐,不得不考虑带着自己的宪兵大队,前去兴山要塞的大架子山附近一探究竟。这种鹤岗地区与兴山要塞一线的日军彼此相互照应,互为犄角的布置,出于日本关东总部的命令,他古直次太郎是不敢违背上峰的命令的。但是他也不傻,他手下的宪兵大队里的日军人数才有八百来人,如果兴山要塞一线真的出事了,自己带着这么点人前去,恐怕也是白去送死,想到了这里后,他立即拿起了电话,将鹤岗地区内的临近的伪满军警和投靠了日军的中国伪军们都紧急地招集了起来,这些认贼作父的伪军们一共集结了一千二百余人。

驻守鹤岗地区的日本宪兵队队长古直次太郎中佐,看到有一千二百多人的伪军们准备参与到这次行动中来,他觉得再加上自己手头上的宪兵大队里的八百名日军,一共凑上了二千多人的队伍,再去兴山要塞的大架子山处,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就这样,驻守鹤岗地区的日本宪兵队队长古直次太郎中佐骑着高高的东洋大战马,带领着二千余人的驻鹤岗地区的日本宪兵队和当地的伪军共计两千多人,向着兴山要塞的大架子山处开进。

当古直次太郎中佐挎着东洋战刀骑着东洋战马上,到了快要进入兴山要塞的大架子山了入云峰的两山所夹着的谷口处时,他也不禁为这里的两山夹一路的险要地形所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勒停了战马,命令全体日军和伪军们停止前进,他举起了望远镜向着大架子山上一带望去,只见那大架子山上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日军在监工,抓来的近万人的中国劳工们热火朝天地干活的景象,而是死一般地沉寂,视线所能直接看到的大架子山上,却是空空荡荡的……

当驻守鹤岗地区的日本宪兵队队长古直次太郎中佐,骑在来回打着转的战马上,放下了望远镜后,他深感这兴山要塞是出问题了。只不过是在他的心里面还在猜想着,这兴山要塞难不成是那里的近万名中国劳工不堪在此受着的苦役而爆--动了?

但是,驻守鹤岗地区的日本宪兵队


状态提示:第416章 兴山之战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