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晋末雄图>第两百八十四章 何处圣旨

石勒闻讯,勃然大怒,加大了攻城了力度。靳明一天之内,数次遣使请刘曜救命。刘曜便令一直在观望的征北将军刘雅生、镇北将军刘策等宗室,率军前往平阳西城接应靳明。看到皇帝刘曜的部队前来,石勒此时毕竟还算汉臣,倒也没有立即翻脸,于是靳明带着一万五千平阳户口出城,归于刘曜,但靳氏全族转眼便被翻脸的刘曜全部杀死。

在平阳,由于一直试图挑起城中变乱、从而促其投降自己的计划彻底失败,失望愤怒的石勒纵兵大掠,将皇宫内外全部焚毁。不过听从了张宾的建议,命人修复了刘渊和刘聪的坟墓,收拢国内人心抬高自身名望,继而留兵驻守,自己统帅大军班师,并把平阳城内的浑天仪和皇家法器等各种名物珍宝运回襄国。

虽然石勒没有得到平阳的传国玉玺,但是不能不说石勒是这次平叛行动的最大赢家。他除了物资粮秣大增之外,还前前后后共招抚汉国臣民十几万户(包括部落),远远大于靳明带给刘曜的那一万五千户。另外,刘汉帝国旧有的京畿之地也落入了石勒之手。他的触角,眼下已经随时可以从多个方向伸向河南、关中之地。

而刘曜却由于腹背受敌,左右失措,丧失了最佳的行动时机,只是落得了名义上的被汉国上下公推的皇帝名号、象征着受命于天的传国宝玺,以及少量的户口民众。靳氏被灭、平阳落入石勒之手后,刘曜再也无心逗留,急匆匆的回到长安,正式举行登基大典,并改国号为大赵。但此时,他的赵国势力范围,已经只有雍州东三郡、河南司州及山西小部分地区,已不复昔年刘渊刘聪鼎盛时候的景象。

彼时,石勒回转襄国之后,派左长史王脩献捷报给刘曜,并朝贺其即位为帝。见石勒的贺表中,言辞之间颇为恭谨,刘曜也很高兴,又且为了稳住石勒,便加封其为太宰,加殊礼,进爵为赵王,如曹操辅汉故事,友好的赐予各种赏物,礼送王脩回去。

但福祸相依,此言诚是不虚。使团中,却有一人归附了刘曜,并进谏道,王脩此来,其实是奉了石勒密令,来侦查刺探长安及关中的虚实,等得到了确切报告后,石勒就会来进犯。此时刘曜确实实力大受损耗,担心底细泄露,于是立时派兵追还并杀害了王脩,原本授予石勒的官位、封爵及礼遇等也就此搁置。

使团中,有人侥幸逃脱性命,奔回襄国哭诉一切。石勒得报后极为愤怒,并正好以此为契机,拟出了著名檄文,传遍天下。

“孤之奉刘家,人臣之道过矣。若微孤,岂能南面称朕哉?根基既立,便欲相图。天不助恶,使假手靳准,孤惟事君之体,当资舜求瞽瞍之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故复推崇令主,齐好如初。何图长恶不悛,杀奉诚之使,帝王之起,复何常耶?赵王赵帝,孤自取之,名号大小,岂其所节耶?此后与刘氏绝好,俾众周知!”

自下此令之后,石勒便悍然自立为赵王、大单于,改元赵王元年,正式肇基后赵帝国。公开与刘曜决裂,从此前、后二赵并立,相互敌对,暂且不提。

且说秦军三线皆胜,一举攻占雍州七郡中的西四郡,高岳很是欣慰,嘉奖诸将,并顺水推舟给刘胤卖个人情,就此退兵,择期班师襄武。

其时很多部下都曾跃跃欲试,纷纷进言攻略长安,或者扫荡雍州东三郡。高岳笑而不答,继而摇首否决。众人极为不解,高岳才言明道,之所以不趁胜扩大战果,乃是因为两点。

一则,通过攻略雍州西四郡,达到了既定目标。秦军将士们眼下也颇为疲惫,亟待休整,才能有张有弛。而刘曜东方平叛之事暂告段落,已急火流星回师长安,若此时再去攻打东三郡,刘曜被逼迫甚紧必然极力反击,从而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导致胜负难料。且匈奴汉国也不是一战便可全部消灭的,路还是要步步为营踏实的走。

二则,高岳极为肯定道,将来真正的强大敌人,其实不是刘曜,而是东方的石勒。眼下暂且留住刘曜,无形中便使其为缓冲地带,从而为我挡住石勒,避免立时便与其接壤而发生冲突。且刘曜在,就不会一直容忍石勒跋扈不臣,最终必将与石勒翻脸成仇而刀兵相向,我则可以安心发展壮大,才好来收渔翁之利。

于是暂以西四郡为属地,使胡崧领雍州刺史衔,令其移镇扶风乾县,总管雍州军事。安排妥当后,高岳统帅大军,班师襄武。

方回府衙,竟然有使者前来,大呼圣旨到。高岳见其形状,有些心疑,便直问却为哪里的圣旨。使者言道,乃是大赵皇帝之旨。高岳微微诧异,但也想听听刘曜说些什么,便仍然大马金刀的坐着,只把头一点。使者哪里敢叫高岳下堂来跪着接旨,于是便只有装作含糊不知,兀自大声宣读起来。

“阁下发迹陇右,席卷西州,饮马河渭,扬威塞北,虽自古名王大将,未足为喻。然则存亡决在得主,成败要在所附。得主则为义兵,附逆则为贼众,义兵虽败而功业必成,贼众虽克而终归殄灭。故晋残暴昏庸,诸王内斗,涂炭天下黎庶,上天厌弃晋室。故我高祖,亲率王师恭行天罚,数年之间便扫荡中原,克成帝业,天下皆仰圣德。”

“今朕为中原所推,即位为帝,必将延承高祖遗德。阁下以天挺之姿,威振宇内,择有德而推崇,随时望而归之,勋义堂堂。若捐弃残晋而归隆汉,

(本章未


状态提示:第两百八十四章 何处圣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