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烽烟万里>第559章 开炉

开采与铸炉一切顺利,韩炜等着炼铁了。

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真正进入铁器时代,制造刀剑的材料主要是青铜,也是铜锡合金或铜锡铅合金。

纯铜较软,不适合造兵器,加入铅锡合金,硬度大幅度提升,是早期兵器的理想材料。

将铜锡合金熔化后,倒入模具,冷却,脱模,再经过反复锻打,能兼顾硬度与柔韧性,制成相当锋利的刀剑。

但是,用一把青铜剑去削另一把青铜剑,只会让两把剑同时崩口或卷刃,想让一剑断开而另一把毫发无损,是不实际的空想。

最多是其一把剑的铜锡例不合理,铸造温度不够高,锻打工艺不佳,崩口或卷刃的程度另一把剑更明显一些罢了。

华夏民族是世界最早掌握生铁冶炼技术的,早在商朝学会了从铁含量较高的陨石,冶炼出一些不太纯的铁和镍,然后将铁和镍加热,打成薄刃,与青铜铸接,制作成普通青铜兵器更坚硬、更锋利的兵器。

地球铜元素的含量远远低于铁元素,但是铜矿石的还原性铁矿石强,算古代使用的只是简陋的火炉,只能达到较低的温度,也足以把铜从铜矿还原出来。

若想从普通铁矿石得到铁,至少需要接近千度的高温才行。正因如此,在铁器时代来临之前,在高温冶炼的技术出现之前,人类想获得铁,只能从陨铁寻找。

陨铁是陨石的一种,是从外层空间降落在地球的天赐瑰宝,因为铁含量极高,杂质极少,扔到炭火里烧一烧,神又宝贵的铁出来了。又因为降落在地球的陨铁极其罕见,所以铁在最初是非常宝贵的,能使用铁造兵器,绝对是青铜时代最奢侈的事情。

我们可以猜想,早期用陨铁制造的兵器应该大多都是王侯携带,是宇宙赐给人类的礼物,这些数量稀少的远古神兵身蕴含的神秘意义极大,实战意义极小。

对于陨石这种天外来客,古人一向充满崇拜之情和敬畏之心,认为它除了含铁,肯定还含有地球不存在的其他神元素。古人更认为,从陨石提炼出来的那些神元素,可以制造出铁刀、铁剑还要神的兵器。

事实,陨石没那么神。从远古时代到现在,落到人类世界的所有陨石当所蕴含的元素,以及人类探测过的所有星球所蕴含的元素,都没有超出元素周期表的范围。外层空间有的元素,地球也都有,只不过含量多寡和例大小有所区别而已。

换句话说,我们想打造出削铁如泥的兵器,完全没必要求救于外层空间,老老实实待在地球想办法可以了。

只不过要明白什么是陨铁,含石量大的陨星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石称为陨铁。

而这里不得不提最早以陨铁锻造兵刃的大宗师,便是欧冶子。

欧冶子挟其精术,径往湛卢山,于其麓之尤胜且绝者,设炉焉。取锡于赤谨之山,致铜于若耶之溪,雨师洒扫,雷公击劈,蛟龙捧炉,天帝装炭,盖三年于此而剑成。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斗耀,星斗避怒,鬼神悲号,越王神之。

当年,闻名世的五大名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皆能让毛发及锋而逝,铁近刃如泥,举世无可匹者。

这一切都神乎其神,但可以断定,欧冶子所用之铁料,必是陨铁无疑,只是那时无法给一个定论。

许多兵刃都不排除是陨铁所锻,诚如韩炜从曹操处获得的青釭、倚天二剑;袁绍之佩刀,思召;马超掌祖传的玉具宝剑;江东孙家的松纹古锭刀等等。

今番在并州平城,玉乙子携天下间几乎全部的能工巧匠,开炉炼化玄坛铁碑,注定要成兵刃锻造史不可磨灭的大事。

两月有余,煤炭的开采一切顺利,经过诸多宗师级的铁匠们携手完成的巨大熔炉拔地而起,神铁炼化迫在眉睫。

韩炜跟玉乙子商议要锻造些什么兵刃。

首当其冲便是要为韩炜锻造一杆新的铁戟,而后刀、枪、剑、戟、斧以及铠甲这些一种都不能少。

玉乙子自然是首席的大宗师,苏飞、浦元、蒋琬、吕虔带着诸多铁匠分门别类,各司其职,负责自己擅长的领域。

这其,锻剑最为讲究,也是由兵祖亲自操刀。

剑,历来讲究平直端正,在传统意识里,不但人要行止端正,连剑也要端端正正。

剑身挺直,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入鞘则朴实无华,出鞘则锋芒毕露。

而汉剑可以说非常准确的代表了国儒家化的温良谦恭让和外圆内方的风格。其所蕴含的“藏”与“显”都是这种精髓所在。

汉剑在当时主要是用于步兵配备的战场实用兵器,配合盾牌使用,组成剑盾兵,直至西汉末环首刀逐渐取代汉剑成为战场主流。

东汉后期,汉剑彻底退出战场成为纯粹的权贵象征。主流战场用汉剑多采用铜制装具,朴实无华。

士大夫权贵阶级佩剑则为追求华美,装具多采用玉具或使用错金错银工艺,成为装饰华美的工艺品。

汉高祖刘邦起事,是从剑斩白蛇开始,而其后汉代的皇帝无不佩剑。汉代的男子崇尚武力,男子成年后喜欢腰悬佩剑,奉为时尚。这一点连纯粹的太学生也不例外。

所谓“剑者,君子武备,所以防身”是这个道理。在西汉,官吏们佩剑是一种义务,特殊的仪式或场面更是不可缺少。

第一柄剑历经十日,最终出世。

其装饰用的黑底红纹,是大汉的主色调,非常漂亮,


状态提示:第559章 开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