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烽火战神>第一百四十三章 国军再无战神(一)
对自己的这些手下很是信任,也有这个自信。只要五分钟的时间,向舰队开炮的中国军队炮兵阵地肯定会从这个地球上消失。而且,在这五分钟的时间内,自己的舰队肯定不会被这不算密集的炮击全歼,中国军队除非能够集中三十门以上的150口径,或者更大口径的火炮群,否则凭这点火力,绝对不会对自己的舰队遭成很大的损伤。

想到这里,及川古志郎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口中说道:“10分以内に支那軍の砲兵を消滅させる!”(十分钟内消灭支那军队的炮兵!)

“嗨已!”一个挂着大佐军衔的海军军官走出了会议室,虽然外面的炮击未停止,军舰一直有摇晃,但是他仍然像如履平地一般。

及川古志郎和许多的鬼子军官一样,打心里的瞧不起中国军队,他以为能很快进行反击,很快就能将中国军队的炮兵全部消灭掉。

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孙杰海作为孙玉民最为嫡系的炮团团长,自然不是一般的军官所能比拟。从一开始收到张小虎的密报,说孙玉民已经来到瑞昌,来到120团,他就知道,肯定要和打到二十师门口的鬼子大干一场。研究过这一路鬼子的套路后,他发现鬼子由于攻击速度过快,地面上的炮兵步队已经被远远地甩在身后,攻击火炮大多由鬼子军舰所提供,所以他们的进攻路线只能沿长江两岸行进。鬼子所向披靡并非中国军队不抵抗,而是江面上的军舰火力太过于强大,完全无法抗衡,而国军海军已经名存实亡,才会有这支鬼子部队耀武扬威、横冲直闯出现。

如果能让鬼子军舰无法进入内河,那么光这区区万余鬼子,给国军塞牙缝还不够。所以,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如何阻塞长江航道。既然是有了明确的目标,那行动就很简单,孙杰海决定,将不惜任何代价,把长江航线在此截断,为此他几乎将手上所有的“本钱”都拿了出来。

及川古志郎还在等着自己军舰上的大口径炮开始鸣响,可没料到舱外突然传来了一连串的巨大爆炸,强大的冲击力把江水推出了几道两三米高的波浪。本来是在会议室的众海军军官,在他下达攻击命令后,都跟随着来到了旗舰的驾驶舱。也正是在这里,这些海军军官们都亲眼看到了几乎无法想像的一幕:一艘军舰被击沉了。

先前还是凌乱攻击的炮弹,此刻忽然像是长了眼睛一般,都盯上了停在最前方的军舰:大力丸号护卫舰。

在内河中,及川古志郎第三舰队的十来艘小型军舰没有像在大海大洋中一字排开,只是行驶成了一条长蛇般,依次行进或停泊。现在正是大力丸号在整支舰队的正前方,昨日落下的锚此刻正被水兵们用绞盘收回。

炮弹过于密集,而且攻击目标都是这艘首当其冲的护卫舰。很快,就连着有几发炮弹击中了舰身和甲板,这个庞然大物身上开始冒出浓浓黑烟。

及川古志郎似乎明白了中国军队的炮兵要做什么了,他嘴里呼喊道:“すべての軍艦はすべて私に発砲して、弾薬は支那の砲兵を打ち落としすることをいとわない!”(所有军舰都给我开火,不惜弹药打掉支那炮兵!)

可惜舰炮都还在调整方向和参数座标,他和他的一帮子海军军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颗又一颗大小不一的炮弹击中了大力丸号,终于,这艘弹痕累累的护卫舰不堪重负,在锅炉房被击中后,猛地一阵连续爆炸,快速地向江底沉去。

看着在水中拼命挣扎的海军士兵们,及川古志郎的心犹如在滴血,他朝身边的一众军官怒吼道:“私たちの砲いつ開戦しますか?”(我们的炮什么时候才能打响?)

他的话还没落音,从这艘旗舰的舰尾和舰首连续传来了两声巨大的轰鸣,紧跟着附近的军舰也纷纷传来了舰炮开火的吼叫。

及川古志郎抬起手腕,低头看了一下腕表,从中国军队第一颗炮弹落下,到己方的第一声炮响,只用了四分多钟。

大力丸号被击沉不能苛责于自己的炮手们,他们从计算炮击方位到装填击发,只用了短短不到五分钟,这几乎已经是他们的极限。如果真心要找寻原因,只能说是中国军队的炮兵太过于狡黠。

大力丸号沉没的速度很快,形成的漩涡把还在附近扑腾的水兵一一吸附下去,即使是已经有橡皮艇在施救,可是也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更多的人被不断旋转的水给吸了下去。

及川古志郎缓了一口气,己方的大口径舰炮已经开始击发,中国军队的炮兵阵地很快就会成为一片火海,想要再攻击自己的军舰,已然是不可能。

可是令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处在队伍最后的一艘补给舰突然发出了急促的求救汽笛。距离太远,及川虽能听到代表着危险的汽笛,但是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着急之下,他当先出了驾驶舱,往后甲板快速走去。

瞭望杆上的士兵往下打着旗语,及川古志郎不用别人汇报,都知道了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瞭望兵旗语的意思是后面有十几条中国的小木船在对补给舰发动袭击。

不自量力的中国人。及川心里恨恨地骂道。他虽然对补给舰担心,但是知道中国军队只有十几条小木船后,悬起的心又放了下来。补给舰的火力虽不如护卫舰和驱逐舰,但是对付连海盗都不如的木船,那肯定是绰绰有余。

他没有再去担心尾船的安危,反而去问身边一直跟着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三章 国军再无战神(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