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大明铁骨>第29章 矫枉须过正

四月二十一,即便是辽东,此时也已经处于晚春,天气暖融融的,即使是晚上也不见了月前的寒意。

不过这一天,对于山海关城内外的军民来说,他们却感受到了一股来自南方的寒意,相比于往常,今天的山海关与往日截然不同。此时的山海关尽是一片素色,就在昨天,一艘自海州使来的快船带来了闽王郑成功身故的消息,当时正在与诸将议事的淮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瞬间便陷入呆滞之中。

差不多就那么坐在那里,足足一个小时之后,才命人为郑成功发丧,全军将士穿白衣。在长达一个小时间,谁都不敢说话,人们只是看着大王坐在那里,隐约的,他们可以看到大王目中含着泪。随后,大王让人离开,他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似乎再也没有心情理会其它了。

而对于军中的将领来说,他们自然都是小心翼翼的,只是下令军中为闽王发丧,官兵着白衣,除此之外,谁也不敢再问什么。或许,他们知道江北与江南之中有着这样那样的的矛盾,但是他们也知道,大王出身闽府,闽王才他有知遇之恩,甚至就连王妃亦是闽王的妹妹。

大王会伤心,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在另一方面来说,现在闽王身故。

对于江北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吗?

没有人会说,也没有几个人敢说什么。

可如果钱磊在,他肯定会说,这是个好消息!

毕竟,对于一直视南京对为对手的钱磊而言,在他看来,大王最大的劲敌不是别人,正是闽王,尽管闽淮之间有着亲缘,但是那单薄的亲缘在权力争斗之中并没有丝毫意义。权力争斗中,别说是这么点亲情,甚至就是亲生父子都会兵戎相见,在史书上,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写。

但,大王对闽王似乎一直都很忍让,在很多问题上,都选择了妥协。似乎……大王太过仁义,有时候,即便是府中的要臣也会如此暗自揣测,仁义,是好事,但是上位者过于仁义,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而对于许多文臣武将来说,闽王的死也让他们松了一口气,至少他日不需要面对闽王了,至于为何面对,所有人都知道,那一天,几乎是必然的。而这也意味着,一直以来,大王最大的顾虑没有了——毕竟,闽王对大王有知遇之恩,至于将来郑家谁当闽王,这没关系,朱棣都能夺侄子的天下,更何况这只是姑丈与侄子之间?

最大的障碍一夜之间消失了,对于江北来说,这自然是件好事,至于大王现在心烦、哀伤,那也实属应该啊!若不然,肯定会有人说大王无情无义的。

但是,对于很多寻常的忠义军兵卒来说,他们自然不会像有些人那般,会有各种念头,甚至暗自在心里的为郑成功的去世“叫好”,认为他死的正是时候,免得将来兵戎相见。相比于上位者,这些普通士兵们的情感是质朴的,在他们的心中,淮王是大英雄,闽王同样也是真豪杰。甚至若是说大明中兴,闽王必定也理应是天下第一功。

而现在闽王死了,年青力壮的闽王就这么突然去世了。

这怎么可能呢?

至少,应该等北伐成功之后再走才是啊!

有时候,人们的情感,就是如此的简单,在许多士兵为闽王的身死而可惜时,更多的却不愿意相信,他们希望这是一个假消息,若是真的……那老天,未免也太残忍了。

突然其来的消息,别说是寻常的兵卒,就是朱明忠,他同样也不相信,但是,消息是确切无误的,不但有军正司的情报,同样还有闽王府发来的信函,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他——郑成功死了!

一如历史上一般的英年早逝,甚至即便是到死,也没有看到北伐成功的一刻。对于他来说,这或许将是一生的遗憾吧。

在命令全军为穿白衣,为郑成功发丧之后,心烦意乱的朱明忠仍然把自己关在房间中,整整一天一夜,未曾进过滴水,也没有离开房间。他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坐着,然后在心中凭吊郑成功。

直到第二天凌晨时分,朱明忠才悄无声息的一个人走出了房间,他并没有在城内行走,而是直接去了城墙上然后沿着城墙上的步道,出了城墙便是长城,这长城便是悍卫汉民族的防线,而在历史上又有多将名臣名将如长城一般悍卫着这个民族,数不胜数,相比于这砖砌的长城,他们才是这个民族真正的长城,而郑成功同样也是其中一员。

就这么思绪纷乱的沿着长城走着,一路向着海边走着,然后一直走到了老龙头,沿途,尽管偶尔会碰到穿着白衣的士兵,但朱明忠并未向往日一样,与他们亲近的聊着天,表示关切,甚至对于他们的行礼,也是一副视若无睹的模样。

心情纷乱的朱明忠,此时根本就没有心情做这些事情。所谓的“老龙头”其实就是“入海石城”,向东接水上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当年戚继光是为防止蒙古骑兵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节从海边潜入,动员士兵修建了这座海上石城。后世人们最为熟悉的长城,并不是秦汉时的长城,也不是最初的明长城,而是戚继光主持修建的用砖石砌建的长城。

在这石城上,一个持枪立正的兵士,偶尔会把目光投向远处,最让他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的,大概是站在那老龙头的城墙尽头上的那个人影。那人站在城墙垛墙靠海的尽头,看得出是他的手臂按在一旁的炮管上


状态提示:第29章 矫枉须过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