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女兵英姿>048章 困难接踵至

2月21日,不只是中国要撤侨,各国也都忙着撤侨。

e国和t国,是l国的左右邻居。它们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在l国打工。所以这两天,在l国东西的边境一带,都可以看见这两个国家的劳工大军,成群结队地逃回本国的场景。

欧盟、俄罗斯、土耳其等国也都在忙着撤侨,其中欧盟要撤的人较多,但是加在一起也只有1万5千人。

亚洲的日韩越南孟加拉等国也都有侨民,但是因为距离太远、或是人数不多、或是政府没钱,这些国家都没有采取行动,让他们的侨民自己想办法。

可以说,没有谁比中国政府的撤侨压力更大了,人数最多,又非常分散,距离还是最远的,更糟的是没有和l国开通直航。

所以一开始,中国在和其它国的撤侨竞赛中,有些落在了后面。

动作最快的就是那些有国际航班飞往l国的欧盟等国了。

特别是在政府军关闭了首都沿线的很多海港,以防止反对派利用海路走私军火的情况下,l国首都的天空变得分外繁忙起来。

所有的国际航班,在到达l国首都机场后,返程时无一例外地只允许本国的侨民登机。

所以,当中国驻l国大使馆准备组织第一批中方人员撤离时,却怎么也没办法联系到一架外航的包机。

好在中央政府当天已经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展开海陆空立体的全面撤侨行动,王大使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就有底了。

他马上命令经商参处的王参赞,组织第一批撤离人员先到机场待命。只要国内的包机一到,这些人就能立刻登机,飞机也可以马上返回——这样会大大提高撤侨效率。

按照人道主义原则,得到优先撤离权的这第一批人,都是妇女和儿童。因为在战争和暴力之下,女人和孩子作为弱者,总是受伤害最多的。

王参赞接到大使的命令后。一边通知首都和西部地区各中资单位的头头们,如果有可能就把单位里的女职工和家属送到首都机场来;一边通知首都地区的私营个体小老板们,也将家属和小孩送到使馆来,到时候可以和使馆家属一起撤离。

没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碍。

首先,他的爱人安淑华参赞,以自己是党员和干部为由,就是不愿意先撤离使馆。

有她做榜样,使馆里几位年轻的女工作人员都不服从命令了。甚至连已经说好了要撤离的家属马大姐童大姐等人也打起了退堂鼓。

王参赞劝说不了自己的老婆,也吓不住那些年轻女同事,更是拿后院的家属婆姨们没办法,只好把这事儿捅到了王大使那里。

没想到,王大使也苦笑着说:“哎,我家夫人现在也不听话了!”

原来大使夫人也是坚决不撤,王大使也正没辙呢。

不过头疼归头疼,他还是亲自出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挨个劝说。

夫人和安参赞的态度还是很坚决,她们留下来倒也能发挥特殊的作用。所以,王大使也就同意了她俩暂不在第一批撤离。

王大使对其他人说:“让你们撤离,不是让你们当逃兵。第一班包机能不能成功撤离,很重要!它关系到之后的几千人能否顺利从空中撤离的问题!所以,你们一是要探路,二要负责照料好那些妇女儿童——你们是使馆的工作人员,这件事你们不干,谁干?”

那些女职工和家属们,这才被他劝得同意了撤离。

在首都附近地区有一些开餐馆和商店的私营小老板。他们不像国企——国家一声命令、说撤就撤了,这些小老板们大多还舍不得这里的生意。对时局还抱着幻想。

王参赞就和属下轮流打电话,对他们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让他们终于醒悟到保命比保那一点小财更重要。

更麻烦的是一些私营大企业大公司,特别是有些单位还没有受到骚乱的冲击。根本感觉不到威胁,在接到大使馆撤侨的通知后都很意外。

比如,在南方沙漠塞卜哈地区的很多中国公司,由于那里连电视和网络都没有,所以北方已经打得一塌糊涂了,他们那边还安安静静的。根本听不到枪声。

不要说这些企业的老板心疼先期的投入不想撤,就是手下的工人们也大多不愿意撤,因为他们来到异国他乡,这么辛苦地工作,就是为了来赚钱的——钱还没赚到,怎么能就这么走了呢?

至于打仗是会死人的?这些在和平环境中待久了的中国人,根本不信的。

还有个别的公司,虽然就在首都附近,对形势也很明白。但由于他们紧挨着联合国机构或是附近就有军队兵营,所以还没有受到暴徒的冲击,也就觉得自己很安全,对撤离也一点不积极。

大使馆的人又是反复摆事实讲道理,并针对他们的心理,担保以后一定会代表国家,帮助他们依法向战乱结束后的l国政府追讨损失,这才好不容易让这些人统一了认识,同意听从大使馆的安排,有序地撤离。

另外,大使馆定下的第一批撤离名单中,本来还包括了在这里一家著名的伊斯兰大学留学的十二名中国女学生。

但是,学生们却回报说她们走不了,因为校方不肯放人,而且还威胁她们——谁要是走了就不给保留学籍。

这些女生中,有的已经在这里学习了6年之久,如果最后没了学籍,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还是非常可惜的。

王参赞只得暂


状态提示:048章 困难接踵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